挪亞方舟電影、大眾娛樂和我們
主後532年,馬車競技迷「綠黨」和「藍黨」間一系列的騷亂,差點就顛覆了拜占庭皇帝查尼士丁的統治。史稱「尼卡暴動」(Nika riot)的這場騷亂導致三萬人喪生,半個君士坦丁堡城被焚毀。
要是覺得這些人對大眾娛樂活動太過認真,那就用谷歌搜索下「挪亞」和「基督徒」吧。
我的幾個同事指出,一些基督徒已經把達倫·阿倫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這部片子罵成了「笨蛋」。迄今最為高端的抨擊之詞,則是一位神學家控訴那些力挺該片的基督徒領袖,沒有發現這部電影「當着他們的面,堂而皇之地用諾斯底派教義來顛覆聖經故事」。
這當然也激發了被批評人士的否認與反擊。我在BreakPoint(突破點)的同事羅貝托·里維拉(Roberto Rivera)調侃到:「命運之輪來回地旋轉啊」。
羅貝托在BreakPoint網上最近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指出:所有這些來來回回的爭論都忘記了一個事實,就是「沒人考慮基督徒何必對一部好萊塢作品如此投入」。
他並沒有說我們不該把對娛樂業的關注提到如此重要的地步。當然不是。考慮到我們文化中娛樂業的重要角色,要否認其地位是愚蠢的。他也不是說,我們不該去表揚好的作品,批評其他作品。
他所表達的乃是我們不應該拿娛樂業來鑑定我們信仰和生活方式。遺憾的是,那正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我們渴望在銀幕上看到我們自己--或者說,看到一個理想化了的自己。就像30年前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s)在奧斯卡頒獎禮上那樣,我們也要說:「我不否認你們喜歡我,至少現在,你們喜歡我。」
不過,儘管菲爾德僅僅是幽了一默,我們中的許多人並不這樣。
尤為不幸的是,娛樂業幾乎註定要來取代基督教的世界觀,來回答聖母大學(Notre Dame)歷史學家布拉德·S·格利高里(Brad S. Gregory)所提到的那些「人生問題」。
按照格利高里的說法,消費主義,包括大眾媒體的娛樂節目,都產生於對基督教對於何為美好生活和人生理念的拒斥。如他所說,我們把「善之人生」變成了「商品人生」。
這些「商品」不僅僅是車子、房子、電子產品,也包括大眾娛樂產品:電視、音樂、電音、互聯網。不僅僅是有形的「產品」,大眾媒體讓我們分心於空虛、無目的的後基督教的當代現實。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從來不會開口跟你談聖經里挪亞的人,開始不斷在你耳邊聒噪那些轉瞬即逝的流行文化八卦」。在很多情況下,這是他們唯一能談論的事情。
當然也有例外。一些電影、電視是對基督教故事形象化的圖解,能充當引發談話的「話頭」。不過,按照我朋友的說法:「這些圖解、話頭的目的應該是讓人的注意力離開屏幕(隨便什麼尺寸),並轉向那些『人生問題』答案應在的地方,」如在聖經和崇拜中,更不要說在侍奉的團體和行為之中了。
既如此,那我們就把網上的這些爭論留給當年馬車競技的愛好者們吧。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