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增長:當慕道友變成客戶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我叫他比爾,他每天都要到健身房健身,每次當我們見面,他喜歡秀出他的二頭肌說:「格雷特,來摸摸看!」比爾的肌肉就像石頭一樣硬。
然而有一天我卻聽到了一個可怕的消息,比爾死於心臟病。儘管他看起來很健壯也很有力,但是他的心臟卻不健康。結論就是,從內在來看,比爾是虛弱的。
當我想到今天的教會,比爾就出現在我的腦海。從外表看起來一切似乎都正常,管理也很好,但是內在卻有可能是另一回事。教會的無限擴張並不等同於教會在健康的發展。
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大教會的數量急劇增長,在全國出現了所謂的「超大型教會」(聚會的慕道友超過一千人),作為一名大型教會的牧師,我常常被問到關於豐收基督徒團契(Harvest Christian Fellowship)的成功,比如我們是遵循哪一種教會增長模式?我們的這些方法是否也適用於其他教會,並能夠得到同樣的效果。
我能夠理解這些疑問也明白背後的動機,比起空蕩蕩的教堂,牧師更願意看到人頭攢動。還是讓我們面對這個事實,如果基督徒不願意聚焦於教會的發展,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很糟,而現在也是時候來認真思考教會增長的真正含義了。
在大衛·鄧拉普(David Dunlap)的著作《當今想法和趨勢》(Current Thoughts and Trends)一篇名為「教會增長神話」(The Myth of Church Growth)的文章中,他引用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統計。
例如,在超大型教會蓬勃發展的這一時期,自稱為「重生基督徒」(born again)的美國人一直占人口比例的32%。但根據鄧拉普的數據,這種發展並不是來自於人們對信仰的轉變而是單純的從一個教會轉到另一教會,而現今這一數據已經上升到80%。鄧拉普又例舉了研究教會增長的發言人皮特·瓦格納(Peter Wagner)的話:「我不知道我們關於教會增長的原理出了什麼問題,但是它就是沒有發揮作用。」
我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們把教會看成一樁生意,例如,一些教會發展專家建議牧師聚焦他們的「顧客」而不是與神同在,不是服侍神卻是「服務」某個人或是某個家庭。在一份針對1000名慕道友的問卷調查中,當被要求回答「教會為何存在?」時,有89%的人認為教會的目的是「照顧我的家人和滿足我的靈命需求」。只有11%的人認為教會的存在是為「基督贏得世界」。
這一現象引發我和其他許多觀察家的思考,用商業的方法來引導教會必然會讓問題惡化,如果長期發展下去,我們用顧客來代替慕道友,我們最終也會用顧客來替代門徒,這也許能塞滿教會,但是基督將永遠不可能在世上得勝。
最後一件事我想要告誡所有人,所有教會和事工,我們必須要警惕不要去限制神所能做的工,我們也要審視我們的策略,儘管看起來這些策略是出於善意,數據也很漂亮,但是卻讓我們偏離了神的道路。
那些受歡迎的大型教會的「規則」,如果稍有不慎或是過於極端都會對教會的良性發展造成威脅,允許我對這些「規則」提點建議吧。
使教會增長的冒險規則之一:
只要讓人們來教會,神就喜樂。
最近我出席了一個牧師集會,會上很多牧師都因為教會慕道友的人數感到挫敗,其中一名牧師對我:「我的感受是這樣,無論什麼工作,只要神喜悅,我都會照做。」我能夠理解他美好的初衷,但是卻無法認同他的想法,「你看,我並不想吹毛求疵,」我對他說,「但是我不得不反駁你,並不是無論什麼工作,而是無論什麼取悅神。」
為什麼?因為只要是合神心意的事,它一定會成功,如果曾有一個教會的發展計劃真的成功了,那必定是早期基督徒建立的那個,說到慕道友的人數,說到教會的有效性都是成功的,而這個教會已經解散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為何會出現在地球上以及他們出現的目的。
仔細閱讀使徒行傳2章42到47節,早期的教會並沒有致力於把教會做的更大更好,取而代之的是,他們聚焦在五個重點上:崇拜、禱告、傳福音、學習和愛。經文最後這樣寫道「神將得救的人天天都加給他們」。最初教會並沒有人數的問題,因為神會負責人數上的增加,而他們只是負責履行神的旨意。
教會的增長本質上是神的工作,並不是我們來控制的。我們的任務就是活出基督的福音並且全心全意為社區服務,保持符合神的旨意,那麼「神將得救的人天天都加給他們」,也會成為我們教會的傳奇故事,並不是所有的牧師都需要擁有一個「巨型教會」,但是他會擁有一個成長中的教會。
教會增長的冒險規則之二:
反對的聲音越少或是公開的福音信息越多就越好。
教會增長的一個積極面就是強調能夠讓更多還沒有認識主的人來到教會,我深信,很多教會是真的想要努力壯大到會人數,一些牧師甚至用娛樂大眾的方式或是噱頭來取代福音。近期在我們教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40%的人在第一次來到我們教會後就成為了基督徒,如果人們在離開教會後對耶穌是誰沒有一個良好的認識,我想我們就要錯失得到他們的良機。
格雷漢姆·史考基(Graham Scroggie)說過,妥協就是「我們在本該表達厭惡的時候保持沉默」。當然,今天的教會運用戲劇、視頻、音樂和其他的一些多媒體來宣講基督的信仰,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妥協。但是我們要確定這些創意不會蓋過福音,能夠讓我們真正的傳達出福音的本質——包括罪,審判和救贖。
教會增長的冒險規則之三:
發現教會最渴求的部分並且滿足它。
人和教會都會對他們習以為常所依賴的對象產生渴望,一個教會長久以來已經習慣用簡餐式的講道方式來取代仔細研究聖經,在教會增長成為一個大型聚會以後也不曾改變,這就會出現問題。
你也許簡單的把其歸結為是教會的管理人希望一切能夠簡單明了少麻煩,不需要繁多複雜的過程,但事實上人們只是對零卡路里有渴求,並不代表他們的身體不需要營養。
當我們的兩個兒子還小的時候,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我的妻子和我都不允許他們吃Hostess夾餡麵包或是Ding-Dongs的麵包,而是要均衡飲食,為什麼?因為孩子們的對零食的欲望並不能真正餵飽他們。
這就是聖經告訴牧師們要「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提摩太前書4章13節)的原因。不管人們有沒有察覺到,人類都希望搞清楚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存在的原因,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在神的國度,以及和主耶穌建立了關係後才能找到,神是「生命的糧。」(約翰福音6章35節)。
教會增長的冒險規則之四:
鎖定目標人群
儘管世上的人形形色色,早期教會的信徒們還是秉持着強大的愛與團結,因此他們才能得到眾人的青睞(使徒行傳2章47節)。試問誰不願意加入一個充滿愛的聚會?最終他們教會高朋滿座,數以千計的人成為了基督徒。
然而,如今教會有一個趨勢就是努力想要迎合「顧客」,你可以稱這類的教會為設計好的教會,他們每個決策都基於「顧客」。
現今想要尋找一個方法來區分特定的社會群體,並根據特定人群的喜好來傳福音,這並沒什麼錯,但是我們應該小心不要為了安撫這個圈子裡的人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腓利去對埃提阿伯的大官講道(使徒行傳8章);彼得去找意大利營的百夫長哥尼流(使徒行傳10章);保羅去到腓立比跟一個做生意的婦女講道(使徒行傳16章),正是這每一次的接觸與交流,才幫助基督教能夠在全世界流傳。
(翻譯: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