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教会复兴的基础:问题核心所在(1)

教会复兴的基础:问题核心所在(1)

1978年时,休斯顿第二浸信会教会在州内一幢大楼里聚会,大楼巨大的钢结构遮蔽着数量快速增加的会众,这种震撼的景象给偶尔路过的旁观者的感觉就是这所建筑内的教会健康、兴旺、充满活力。

不过这些偶尔路过的旁观者不会知道的是,1978年时,在这些给人深刻印象建筑里的,其实是一个正经历衰败、甚至可能是濒死的教会。

今天,这幢有着炫目钢结构的老教堂依然矗立在那里,不过只是那里一个更大建筑群的一部分,而当地的这个建筑群也不过是遍布休斯顿的五大教会园区中的一个。正当本文写作时,另外还有两个类似的建筑群正在兴建之中,将容纳64000名成员,每年施洗2000到3000人。

休斯顿第二浸信会教会是美南浸信会中的例外。根据基督邮报最近的报道,在美南浸信会属下的教会,每年有800到1000个濒临消亡。不仅如此,这个曾经有过戏剧般增长的大教派也在萎缩--尽管迄今其依旧是全美仅次于天主教会的最大规模教派,拥有近16000万成员。

让一个濒死教会复苏的办法之一,就是“这些教会必须愿意接受一个跟他们有不同想法和观念的年轻人”;约翰·马克·克利夫顿(John Mark Clifton)是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一间朝气蓬勃的教会的牧师,他在基督邮报的报道中如此表示。

而这正是1978年时一个叫艾德·杨格(Ed Young)的牧者在休斯顿第二浸信会教会所做的事情。杨格离开了一个有6000人的教会,担任起这家每周出席人数减少至只有300到500人的教会领导职务。从第一天开始,杨格就感受到自己是蒙召来到休斯顿,其远景是建立一所能够在休斯顿有影响力的教会,并进而影响全世界。

杨格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复兴休斯顿第二浸信会教会。就像急诊医生一样,他直击问题核心所在,在他持续领导下,活力和成长取代了衰弱的局面,到现在已经36年了。

那触发教会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这“心”又如何被治愈并增强的?我将通过三篇文章来检验此问题。

探究教会复兴问题的美南浸信会领袖和其他一些人,都关注对了问题。不过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教会的成长,因为有种形式的扩张是快速、时髦、短期并肤浅的。这并不带来真正的成长,真正的成长来自决志献身的基督信徒,而不是来自那些出席教会只是为了赶时髦、当有更新潮的玩意出现后就离开的人。

生命力--圣灵所灌注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涌出(抱歉,破折号用多了--原作者注),这才对教会真正、持久的成长至关重要。

艾德·杨格的在休斯顿侍奉了36年,我也忝列其侧超过12年了,近距离观察过那种充满生命力的动能,那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流行趋势,反而持续了一年又一年。

1974年,也就是艾德·杨格来休斯顿前四年,我在一个小的层面上同样面临着教会复兴的挑战。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新闻生涯--其中还有3年在白宫工作的经历--结束之后,我成了一位牧师,以此回应神在我还是个15岁男孩时对我的呼召。

我第一个教会是阿拉巴马州莫比尔附近一个成长中的教会。我看到教会有潜力,但不知道如何将其调动起来。首先面对的问题是目标短浅的重要领袖们。“几年前,我们经投票表决,把成员人数的上限确定为850人,”当时该教会最有影响力的成员这么告诉我,这时我刚刚接受了该教会的召唤,辞去当地一家大型报纸的编辑职务,把全家搬进该社区。

我当然就是那种对教会成员人数不应超过850人的看法“有着不同想法”的“青年牧师”。我知道耶稣所设定的伟大宣教使命是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让人归信主、为门徒施洗,传播福音,而这远胜过限制教会成长的一次投票,所以我开始策划如何复兴教会。

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教会成长方面的作品,在1970年代,那类作品可谓汗牛充栋。然后发现,居然有如此多的理论,都带着有趣的标签,我被弄糊涂了。

随后有一天,我读福音书的时候突然发现,耶稣从不缺少听众。他一直在跟人接触。但这是痛苦、令人疲乏的经历,与21世纪美国教会对成长和活力所幻想的浪漫情形完全不同。耶稣为人群及其中每个个人的需求所触动。人群聚集在耶稣周围,有时加利利的岸边非常拥挤,以至于耶稣为了不被挤到水里,只能从抛锚在岸边的小船上向人群讲道。

我意识到,耶稣的传道是教会复兴和成长所能得到的最佳样板。福音书记载的耶稣言行,乃是教会复兴与成长的最好“操作手册”。

无论过去现在,问题的核心都在于教会能严肃地把自己当成“基督的肢体”。这意味着理解基督肢体的事工,并按照与所在时代相适应的方式对其进行运用。

我开始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建筑“耶稣教会”的高级牧师。由此,我对教会本身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们开始运用基于“以耶稣为典范”的策略,随后教会活力上升并开始成长。一年以后,教会已经需要运作两个时段的主日研经项目,成员需要分两批进行礼拜。

当时,教会里几乎没人去考虑我们是否有超过850名成员的上限。

40年过去了,现在我在更大规模上看到“以耶稣为典范”已成为日常策略,运用于美国规模最大的教会之一,由此带来了教会持续的活跃与扩张。

教会复兴与成长的核心因素在于耶稣和他肢体的事工,因为这正如我们将在本系列下一篇文章中所看到的那样,如果教会是基督的肢体,那么教会就应该去做那些耶稣曾身体力行的事情。

(翻译: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