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政治 |
無神論者和基督徒在紐約大學智慧平方節目中辯論

無神論者和基督徒在紐約大學智慧平方節目中辯論

在11月15日晚紐約大學智慧平方(Intelligence Squared)節目中,兩位卓越的無神論者與一位基督教護教家及一位拉比展開了辯論,無神論者認為沒有宗教的話世界會變得更好。

《世俗的聖經》(The Good Book: A Secular Bible )等20多本書的作者、英國哲學家和教授格雷林(Grayling),與達爾文的後代、電影攝製者馬太·查普曼(Matthew Chapman)是一組,他們反對宗教。

洛杉磯西奈聖殿的拉比、《為什麼信仰重要》(Why Faith Matters)的作者大衛·沃爾普(David Wolpe),與紐約市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的校長、《基督教的偉大之處》(What’s So Great About Christianity)的作者迪尼斯(Dinesh D』Souza),為宗教辯護。

辯論的形式是陳述觀點:「沒有宗教的話,世界會變得更好,」,這是無神論者的論點,而支持信仰的這一組陳述他們支持宗教,反對這一論點。現場有超過800名觀眾,在結束辯論之後,他們就這一辯論進行投票。

格雷林在他的總結陳詞中總結了他的反宗教觀點,即人們應該以他們最好的l理性和人類經驗作為指導。「這樣說似乎不友好,但是這基本上是真的。宗教的世界觀有他在信仰裡面的根基和起源,大約從3000年前對於沒文化的牧羊人的迷信開始。」

這位著名的英國無神論者說,要實現世界和平,最基本的是人們「努力地選擇我們的道德、倫理和生活的信條,」而不是借用和繼承教義。「但是要再三思考,再次開始,看看世界,理性和人類經驗是最好的,因為他們實際上是我們唯一的指導。」

沃爾普舉了一個例子,比起沒有食物和水,人們沒有盼望的話,存活時間的更短。他通過談宗教的重要性來總結他的支持這個世界需要宗教的觀點。他說:「世界上有些人,不管你認為他們是否是智障的,他們生活的希望、生活的目的、他們做的好事,不僅取決於社會發展的壓力,而且在於神沒有威脅他們,神不是要讓他們下地獄,神是照着神的形象創造了他們。」

這樣的人「沒有那份盼望的話,三分鐘也無法存活,」拉比說,「並且如果你投票贊成沒有宗教的話,那就是說你在暗示着如果拿走那些人的盼望的話,世界將會變得更好。這不會發生而且你也不會那麼做。」

迪尼斯也概括地說了他的想法,「沒有宗教信仰的世界,將會是一個更卑鄙、更艱難、更殘酷的世界。宗教給我們更加友好和優雅的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有宗教是更好的。」

自然科學辯論(Science Debate)的創辦人之一查普曼總結辯論說,宗教已經給社會帶來很多不公和問題。「90%的美國人相信上帝,但是我們目前有世界上最多的監獄。毒癮分布廣泛。槍支暴力也很奇怪。我們的教育體系,讓我們的孩子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水平比世俗國家還低,然而青少年的懷孕率卻很高。在這樣一個富裕的基督教國家,還有這麼多人生活貧困是非常讓人吃驚的。」

但是科學幫助了人類,科學減輕了嬰兒的死亡率,找到了治癒一些疾病的方法,並且延長了人們的預期平均壽命。「所有的進步,所有的美好的知識,所有的減輕人類的痛苦,這些都在這100年內,」查普曼斷言,「宗教有千餘年的時間來證明它超自然的有效性,但是沒有。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嘗試更安全更文明的方式了。」

迪尼斯在周三告訴基督郵報,他認為辯論進展得還順利,儘管在最後的投票中,59%的觀眾偏愛無神論的觀點。「我們知道我們在獅子穴中。這就是世俗的紐約。這裡有大量的紐約大學的學生。我們知道我們在懷有敵意的土地上。」

「我們對我們沒有贏得選票不感到吃驚。」迪尼斯說,「格雷林依賴於用嘲諷來贏得觀眾的掌聲。他被現有的偏見吸引,即宗教主要是不好的,因為它強加給人們嚴厲的道德,也因為它是迷惑的一種。他從來沒有用事實來證實,他只是假設。」

基督教護教學家總結:「我參加這種辯論的目的,是展示在信徒這一邊有和無神論者一樣多的理由。我認為我們重點闡述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