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禱告:條件反射

禱告:條件反射

人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18章1節)

你是否曾被恐懼緊緊抓住?你知道那種感覺。你的血液逐漸變冷。你的嵴椎打了個寒顫。你的胃下沉。你的髮根豎立(就我而言—這是單數名詞,不是複數名詞)。這些所有的情緒都跟恐懼有關。

最常伴隨着恐懼的情緒就是憂慮。現今人們有許多的事情可擔心,擔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州、我們的經濟、恐怖主義或是戰爭的威脅。

當然也有個人的憂慮。我們關心我們的健康。我們關心我們的家人。我們關心我們的未來。

當我們發覺憂慮正在靠近的時候,我們需要養成轉向神的習慣,使我們的反應像是一種條件式的反射動作。

正常的反射動作不同於條件式的反射動作。正常的反射動作來自本能。例如,如果你的手摸到一塊熱鐵,你會很快地把你的手挪開,因為它很燙。正常的反射動作來自本能。反過來說,條件式的反射動作是你要花時間去學習的,你訓練自己這樣做。

這就好比開車。當你第一次學習開車,你必須有意識地思考你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鑰匙有沒有插好……倒車前先看後照鏡……轉彎前先看一下……打開方向燈……改變車道。紅燈快亮了,現在要踩煞車。你必須不停地想該怎麼做。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你學會了,然後一切變得很自然。你甚至都不去想它了。你就只是開車。

現在讓我們將同樣的原則應用到恐懼和憂慮上。當我們遇到困難,我們的天生的本能不是去禱告。當然,就是會憂慮。當某件事情發生了,在我們腦海中,我們經歷一連串的場景,形成一系列 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想法。如果這件事情發生了?如果另一件事情發生了?但是在這裡,我們需要教導我們自己要做的是:去禱告。

這不是我們天性想去做的事情。通常我們面對逆境的時候,我們首先的本能是向人求救。當然,神可以透過人來做工。這是毋庸自疑的,他可以透過家人和朋友來幫助我們。但是,當困難來臨時,我們最終應該要迴轉向神。然後幫助就跟着來了。

我們應該要迴轉向神禱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耶穌告訴我們要這樣做。他說」 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18章1節)。即使禱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其實它不困難,或是一件不愉快去做的事情,其實不會不愉快。我們應該要禱告,因為聖經命令我們要如此行。

我們應該禱告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禱告是神所指派獲得東西的方法。這可能聽起來有點圖利。我不是把神描述地像是某種神聖的聖誕老人。事實上,聖經告訴我們我應該帶着我們的需要來到神面前。而且我們全都有需要。耶穌所教導的主禱文如下,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9-11節)

耶穌教導我們要帶着我們的需要去親近神。你現在是否有需要?為此禱告吧。你需要他的供應嗎?為此禱告吧。帶着你的需求去見神吧,聖經說你的天父知道你所需用的一切,也會聽你。(見馬太福音6章32節)

再來聽雅各書4章2節怎麼說,「你們得不着是因為你們不求。」想想這個,你可能會好奇為何你從來都不知道神在你生命中的旨意。答案是:你不知道是因為你沒有求問。如果你剛好為此禱告,有多少個禱告的答案可能正等着你?就跟神求問這件事吧。最糟的情況是神說不行。可是如果神說可以呢?

"禱告也是神幫助我們克服焦慮和憂慮的方法。使徒保羅寫道「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章6節)。他並沒有說,「只有生活中那些重大的、令人不悅的、令人害怕的事情才可以禱告」或是「只有當事情確實很糟糕的時候,才能在禱告中說出來。」否則,你自己把它整理出來。不,他說,「凡事……」

沒有任何一件事會太小以至於不能在神面前禱告。即使是最小的細節他都感興趣。我們有時候只想到重大的事件,但是小事件可以變成大事件,小問題可以轉變成大問題。沒有事情會因為太小而不能在神面前禱告。

憂慮不會產生任何效果。事實上,憂慮這個字出自於一個古老的德文名稱,意思是「窒息或扼殺」。這是憂慮真正的意思:它會使你精神上窒息。它會產生一種情緒並且成為精神上的捆綁。這不會使任何事情變得更好。事實上,這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糕。

當你為你的未來憂慮時,你打倒了今天的你。憂慮不會倒空明天的悲傷,它會倒空今天的力量。所以當我們遇到麻煩的時候,不要向你本能的反射動作憂慮投降。相反的,調整你的反射動作來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