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個低技術的聖誕節:假期節制媒體使用的四個提示
這年頭,我想《鈴兒響叮噹》也許該這麼唱了:
「衝破大風雪,只要wifi能連上,奔馳過田野,拍照傳上網,提示鈴叮噹,你精神才歡暢,今晚自拍真快樂,趕忙去分享,嘿!叮叮噹叮叮噹,點讚刷屏忙……」
銀鈴、金箔和裝飾樹枝正被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和社交媒體取代。我們的下一代在越來越小年齡時就能追趕上了這被技術所驅動的時代。事實上,某玩具製造商已經開始推銷一種有iPad卡槽的嬰兒座椅了。我的同事告訴我,他2歲的女兒蹣蹣跚跚走向電視機,像搖晃iPad一樣搖晃電視。我辦公室里另一位為人父者則說,他18個月大的女兒已經知道如何解鎖、操控他的智能電話了。
由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 Group)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8歲及8歲以下的孩子裡,有72%曾經玩過移動設備,17%每天都要使用該類設備。
當耶穌說「把小孩子帶到我這裡來」的時候,我都懷疑意思是不是說用連着wifi的移動設備給他們放套幻燈片。
技術本身並不是危險,它可以成為我們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不過,如果我們讓技術成為我們撫養孩子的阻礙,那麼問題就接踵而至了。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縮寫為AAP)曾發布了一份聲明,說孩子們現在「用在媒體上的時間比在學校的時間還長……用在媒體上的時間比用在睡覺之外的任何活動中的時間還長……媒體超過了學校和父母,成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了。」
8-10歲的孩子平均每天花8個小時在各種媒體上,美國兒科學會「很關注那些潛在危害的證據」,並指出過度沉溺媒體會與「肥胖、缺乏睡眠、學習問題、攻擊性以及其他行為問題有關」。
在我們張羅着過節的時候,讓我們在媒體上也有所節制吧。因為當我看看我們的榜樣耶穌,他關注的焦點乃是把時間用在與他所愛之人在一起、教導比喻、禱告並接觸那些不曾接觸過的人。在今天可以做如下這些事情:
低技術聖誕節小提示:
1,預先安排好家庭時間
安排好全家在一起的時間,享受沒有電話、電視和其他技術的新傳統或舊習俗。我曾聽說過:「有質量的時間在於被隔離出來的時間」,那意味着你要花時間才能獲得一些能夠終生難忘的珍貴記憶。順便說下,你也可以設定一些允許運用技術手段的其他時刻,比如合影、發布照片之類。但一定要找一些不需要什麼技術大家能夠在一起的時刻。比如出門堆個雪人、全家一起的徒步旅行、家庭聚餐、裝飾聖誕樹,一起為教會服務、一起準備晚餐、玩一個遊戲、一起猜謎語、購物並包裝禮物等等。
2,預留出使用技術產品的時間
你不需要把節制媒體變成什麼媒體「饑荒」。所以還是要給打字、發布更新、推特等簡短時間留些變通餘地——實際上,可以大家一起做!不過不要讓孩子上線你們當父母就下線。不要讓孩子在自己房間裡一消失幾個小時了事。把電腦放在家中的「公共場所」,這樣你就能觀察他們的網上行為了。不要讓技術取代你的存在。你也能用技術手段來傳遞聖誕信息,比如觀看與耶穌有關的電影、電視,或者用谷歌搜索「聖誕節的意義」,或者全家一起觀看網上的聖誕禮拜。
3,真正伸出手去接觸別人
接觸是人的重要需求。嬰兒需要觸碰,成年人也是。握手、擁抱、依偎、伸出你的手摟住孩子們,邊玩笑邊把他們舉起來,讓他們纏繞着你,跟隨着你。充滿愛意的輕撫是無可取代的。你的孩子不會告訴你或表現出這點,但他們真真正正想要那種接觸。
4,談話
人與人靠交談來相互連接。我們所說的內容很重要。行動常常比言辭重要,不過談話能讓家人更親近。談談耶穌,告訴家人神如何在你人生中做工。提問並聆聽。對話題持開放態度。談論你和孩子在一起最美好的回憶。閱讀聖經中基督誕生的篇章並以此為話題。一起禱告。即便你想談談技術方面的事情,你也是以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在溝通。
花些時間、做些接觸、談一些話。耶穌就曾這麼做過。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