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電子設備:是仆還是主?

電子設備:是仆還是主?

有時候,隨手讀到的內容會讓你大腦突然短路,你驚呼:「這不可能啊!」然後又發現:「是的,可能的。」

那天我就遇到這種情況,當時我在讀一篇新聞,說至少40%的美國人(30歲以下的80後、90後們則超過90%)有「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所謂無手機焦慮症,指的是當人沒帶着或者失去智能手機時就會產生恐懼感。這種恐懼能引發心理和生理症狀。一位同事則說,這種現象該叫「告別手機焦慮症」。說真的,這可不是好笑的事情。該統計數據顯示,技術已改變個人生活到何等程度了。當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人就覺得被隔絕、孤立了;72%的人則說,大部分時間內,手機都在自己身旁不足5英尺的地方。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雜誌2013年7月25日的一篇文章說,當人擁有一台智能手機時(美國有56%的人擁有智能手機),一旦手機放錯了地方,有73%的人會覺得「驚慌」,14%的覺得「沮喪」,7%覺得「難過」,6%覺得「解脫」。

西爾維亞·哈特·弗雷基德(Sylvia Hart Frejd)博士表示,一項可靠的研究發現,「對登錄社交網站的渴望」超過除「睡眠和性愛」之外的其他所有需求,比對「毒品和酒精」的需求更甚。

我們都見過,或者親自在智能手機上發過信息:在餐館裡、電影院裡、在教堂里、在講座中,甚至開車的時候(儘管統計表明這比醉酒駕駛更危險)。根據2013年手機消費者習慣調查報告的說法,有12%的美國人承認,甚至自己洗澡時都在用智能手機。

沒了智能手機,人就覺得與家庭、朋友、熟人隔離了。Junio的調查表明:58%的手機用戶擔心,如果手機沒有了,自己就會「與他人失去聯繫」。

諷刺的是,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已沉溺到了如此地步(每天至少查看100次以上),其結果卻導致更少的人際交往,並削弱了生活中真人間面對面的交流。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博士已研究技術上癮課題近20年,在其最近的新著《群體性孤獨》(Alone Together)中拉響了警報,告誡我們無休止的「在線」會帶來情緒上更強烈的孤獨感。

毫無疑問,使用智能電話並上癮正在從負面改變着我們個人和家庭關係,應引起警覺。除非直面此問題,否則,隨着越來越從未見識過沒有移動電話世界的青年人群長大成人,這問題只會繼續惡化下去。

作為基督徒,我相信神在說「那人獨居不好」時,並不僅僅是宣布人需要妻子和幫手。神所揭示的是,神所造之人乃是一個社會性的存在,也就是說人需要與神交往並相互交往。這就是新約希伯來書10章25節告誡基督徒「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的原因之一。

換言之,儘管拯救是針對個人的、單獨的,神還是要我們在與其他信徒相交通的恩典中成長,以屬靈的天賦相互勸勉、教導。神為他的肢體--教會預備了各樣的成員。只有在團契和相互交通中,基督徒才能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結出神賜給他民的恩典和祝福的果子。

我們必須警惕,自己可能會讓那些技術設備成為偶像、主人,而非奴僕。這些設備會增加個人和社交方面的隔絕與孤立。我們必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10章5節),這也包括智能手機和其他有用的工具,它們都不應成為我們時間和注意力的主宰。唯有耶穌才是我們的主。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