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反思追求真理時的謙卑

反思追求真理時的謙卑

真要問起來的話,我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得承認,自己容易犯錯。但我們所有人在有些時候都傾向於按照我們並非如此的方式來行事、思考。我們用自己的確信緊緊包裹起自己的情感仿佛自己如獨斷教條論者那般——不願意被挑戰,不願真正思考自己也許在那些對我們至關重要的事情上犯了錯。

羅伯特·喬治(Robert George,右)和康奈爾·韋斯特( Cornel West ,左) | (圖片: Facebook/Owen Strachan)

但如果我們想要在人生中取得一些成績,那我們必須足夠謙卑,接受我們在任何數量的事情上可能犯錯的各種可能性。對想要成為基督追隨者的我們尤其至關重要的則是:我們對神,因此,也就是對真理的終極忠誠。

最近我和我朋友、同為真理尋求者的哈佛大學公共實踐哲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榮休教授科爾內爾·韋斯特(Cornel West)參加了佩珀代因(Pepperdine)大學的校長講演系列(President's Speaker Series)活動。在主題為「誠實與勇氣,謙卑與希望」的對話中,我們討論了參與探索多樣觀點深思並恭敬對話必備的內心與思維習慣——美德。

我喜歡佩珀代因大學的原因是,這不僅是一所智力上嚴肅、道德上堅定的基督教大學,致力於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而且是一所開放的大學,願意與基督教界內外持不同觀點的人進行探索和對話。作為一個學術機構,佩珀代因大學為其他機構樹立了一個都當效仿的榜樣,無論這些機構是宗教附屬機構還是非教派機構。

如果我們真正希望追求真理,那麼我們就必須誠實地認識到我們自己的脆弱性。我們必須願意讓自己感到不舒服,因為尋求真理從來都不是一種舒適的冒險。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一些事情,就是我們對一些事情是錯誤的。我們都持有一些不正確的信念。如果我們對自己誠實,我們就會認識到,在我們可能錯誤的事情中,有一些重要的、在道德上有意義的事情。

很自然地,我們的情感或多或少會被我們的信念緊緊地包裹住。而這本身也不是一件壞事。畢竟,我們需要一些情感上的投入,才能讓事情發生,才能把事情做好。

然而,如果我們讓我們的情感太過緊緊地圍繞着我們的信念,那麼我們就會成為教條主義者。我們失去了智力上的謙卑,而這種謙卑是追求真理的事業中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而在一個健康的文化中,人們應該能夠拿出誠實和勇氣,向文化、經濟和政治權力說出真理——面對真理,以及我們自己擁抱真理的需要,無論真理讓我們多麼不舒服。

我們需要與其他信仰和沒有信仰的人進行對話,因為我們可以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東西。我們要朝着真理的方向前進,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接受挑戰。我們需要誠實和勇氣、謙遜和希望,以便說出真理並尋求真理,包括痛苦的真理,這些真理不僅使我們持不同意見的人感到不安,而且使我們的朋友和我們自己感到不安。

羅伯特·喬治(Robert George )是法學教授和普林斯頓大學詹姆斯·麥迪遜項目《美國理想與制度》主任。他曾擔任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並被總統任命為美國民權委員會成員。喬治還曾在總統的生物倫理學委員會任職,並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科技倫理委員會的美國成員。他曾是美國最高法院的司法研究員,並在那裡獲得湯姆·克拉克法官獎。

喬治畢業於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擁有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學位,此外還獲得22個榮譽博士學位。他是美國總統公民獎章、波蘭共和國捍衛人權榮譽獎章的獲得者,也是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成員。他最近的著作是Conscience and Its Enemies: Confronting the Dogmas of Liberal Secularism(暫譯為「良心和其敵人:直面自由世俗主義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