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要穿越烈火時,你該做什麼?

要穿越烈火時,你該做什麼?

在最近一次講道中,我說並不存在什麼不可逾越的障礙,也不存在贏不了的戰鬥,更沒有什麼能勝過神的力量。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撓神的計劃。我們對此大可放心,不過,當你正要穿越烈火——經受試煉時,你該做什麼呢?請點擊這裡收聽布道:火中的另一位(Another in the Fire)。

(圖片:Shane Idleman)

我們真能從但以理書3章關於尼布甲尼撒王那段歷史中學到很多東西,當時尼布甲尼撒製造了一尊巨大的金像,告訴人們要俯伏敬拜那座塑像。無論誰違背這命令,都要被扔進烈火的窯中。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因拒遵王命而被指控為叛逆。

這裡要學到的第一個經驗就是我們必須為被控告做好準備。指控是起訴你做了一些違法或錯誤的事情。不過,這裡的關鍵問題永遠是:「神的話語怎麼說?」因為法律並不總是合法的。換言之,有些事情按照某個特定國家的法律是合法的,但按照神的話語卻絕不是合法的。舉例來說,我們正開始看到諸如此類的新聞標題:「學者們現在認為戀童癖只是性取向,應該被接受。」這是純粹的邪惡,不可迎合罪惡的事情:「禍哉!那些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以賽亞書5章20節)

真理與大發雷霆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不遵王命的結果就是,尼布甲尼撒怒不可遏,下令把他們扔到火里。從這段故事中可汲取的第二個教訓就是當有人不能隨心所欲時,憤怒常常引發魔鬼式的舉動。沒有誰能與真理爭論,所以那些反對你的人會驚慌失措,並且大發雷霆。回應他們時不要憤怒而要溫柔:「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15章1節)

我們不要再躲進泡泡里迴避爭議。我們的信仰常常被考驗。也許並非你選擇戰鬥,但戰鬥會選擇你。今天美國所前行的方向提醒我們,我們需要做出抉擇:我是服從並認輸(就是說,屈膝)呢,還是我為正確的事情堅守立場?

神會拯救我們

當三個年輕人決定反抗時,他們發出如此莊重的宣言:「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 (17節)但他們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們還用這樣的話來表明自己擁有真正的信仰,說即便神沒有拯救他們,他們也不遵國王之命。我們也要有同樣的心態:神能夠拯救我,但即便他沒這麼做,我也不要向邪惡的議程屈膝。無論發生什麼,我對神的遵從一如既往,這取決於神是誰。有時神將你從火中救出來,有時他與你一同走過——甚至一同走到死。無論結果如何,都要信靠神。

然後我們就讀到了:「當時,尼布甲尼撒怒氣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變了臉色,吩咐人把窯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19-20節)另一大關鍵的教導:烈火常常會出現並將你燒毀。然而,如果能除掉你不純淨的部分,那烈火也可以是好的。當我們禱告:「主啊,請幫我培養耐心和信心」(或其他什麼掙扎),烈火常常會出現,讓更大程度上的破碎發生。你自己要謙卑下來,信靠神,並前進。

當這些希伯來人順服神的旨意並信靠他,神就拯救了他們:「那時,尼布甲尼撒王驚奇,急忙起來,對謀士說:『我捆起來扔在火里的不是三個人嗎?』他們回答王說:『王啊,是。』王說:『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24-25節)

為何你依然站立得住

別錯過這點。我依然站立——正如你們中許多人一樣——因為火里還有一位!人們會問:「在離婚、失業、財務崩潰、健康問題並迫害中,你如何依然站立得住呢?」那我們就能回答說:「因為火里有另一人與我同在——神的兒子。」但要記住,我們靈魂的仇敵會嘲弄我們,正如王曾嘲弄希伯來人那樣:「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15節)當這些事情發生時,首先要讓自己回想神在以賽亞書43章2節里所應許的:「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然後禱告說:「我心不會為神已擊敗的東西而恐懼。」

重申一下,我們必須像但以理的朋友們那樣明白這麼一點:「我的神會拯救我,但即便他沒有拯救,我也不會像世界體制投降或屈服於恐懼和虛假敘事。」然後要想起保羅的警句:「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加拉太書2章20節)。

如果你不敢確信,請讓我與你分享幾段關鍵的經文吧:羅馬書5章8節稱:「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耶穌來尋找並拯救喪失的人。他為我們而死,取代了我們的位置,為我們的罪支付贖價。羅馬書10章9節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下面這句應許可謂金玉良言:「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馬書10章13節)

謝恩·艾德曼(Shane Idleman)是美國加州蘭開斯特「西部基督徒團契」(Westside Christian Fellowship)的創會牧師,有關他的書籍、講道,請訪問shaneidlem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