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选民是谁:以色列还是教会?

现代以色列国常常引发激烈争论,尤其是在基督徒群体中,他们试图厘清以色列在圣经预言与当今地缘政治中的定位。
有人将现代以色列政府等同于圣经中的古代以色列,要求对其给予坚定支持——这一话题近期因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与特德·克鲁兹(Ted Cruz)的激烈对峙而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另一些人则走向反犹太主义,将犹太人整体妖魔化。
这两种极端观点都偏离了正轨。
圣经,特别是《罗马书》9–11章,提供了清晰的指引:现代以色列政府并非圣经中的以色列,但上帝与犹太人民的盟约依然有效,对他们的仇恨是罪恶。让我们以圣经真理为依据,以清晰的视角,将这些道理应用于这个分裂的世界。
现代国家并非圣经中的以色列
现代以色列国于1948年建立,是一个世俗国家,拥有复杂的政治现实。它并非大卫的神权王国,也非旧约中的立约之国。圣经中的以色列国以其与上帝的直接立约为特征,以圣殿和摩西律法为中心,预指弥赛亚的到来。这一立约在耶稣基督身上得以实现,祂通过自己的血建立了新约(希伯来书8:13)。现代以色列政府虽与土地和犹太民族紧密相连,但并不具备相同的神学分量。
罗马书9–11章在此至关重要。保罗探讨了基督降临后以色列在上帝计划中的地位。他肯定上帝对以色列的应许依然有效,但这些应许不再与政治实体绑定。在罗马书9:6中,保罗写道:“不是所有从以色列生的都属于以色列。”在上帝眼中,真正的以色列是以信仰为定义,而非仅仅基于民族或国家。现代以色列政府,如同其他任何政府,都是人类机构——有缺陷、需问责且可受批评。虽然有引用创世记12:3(“我必赐福给那赐福你的”)一说,但基督徒并非像某些人所声称的那样,有圣经义务无条件支持它。对亚伯拉罕的应许最终指向基督及其属灵后裔,而非现代政府(加拉太书3:16, 29)。
在当今的地缘政治格局中,这一区分至关重要。支持以色列的生存权或其安全,并不意味着认同其每一项政策。例如,人们可以对以色列当前的领导层、军事行动、与美国的关系、情报机构或新冠疫情政策提出质疑——这些问题甚至在以色列国内也存在争议——而无需否定上帝对犹太民族的旨意。事实上,如果以诚实(追求真理)的态度进行审视,这种质疑是极为明智的。对任何政府盲目效忠都可能导致偶像崇拜,将国家置于上帝的国度之上。基督徒必须像对待任何国家一样,以公义和正直为标准衡量以色列的行动(米迦书6:8)。
上帝对犹太民族的永恒计划
尽管现代国家并非圣经中的以色列,但上帝与犹太民族的盟约依然有效。罗马书11章明确指出:“上帝的恩赐和呼召是没有后悔的”(罗马书11:29)。保罗解释说,尽管民族以色列在某种程度上对福音心硬,但它在上帝的救赎计划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警告外邦信徒不要对“天然的枝子”(犹太人)自高自大,这些枝子因不信而被折下来,但可以通过信心重新接上(罗马书11:17–24)。上帝并未用教会取代以色列;相反,他将外邦人接入他的盟约,与信主的犹太人并列。
这一真理驳斥了“取代神学”的观点,该观点声称教会已完全取代以色列。这种思维忽视了保罗明确教导的上帝对以色列的应许依然有效(罗马书11:1-2)。它也通过否定犹太人在救赎历史中的独特角色,助长了反犹太主义。耶稣自己曾说:“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翰福音4:22)。弥赛亚通过以色列而来,使徒们也是犹太人。憎恨犹太民族就是轻视我们信仰的根源。罗马书1:16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我为福音不觉得羞耻,因为它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相信的人:先是犹太人,然后是外邦人。”
反犹太主义是邪恶的
反犹太主义是一种卑劣的罪行,与基督教格格不入。它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对上帝旨意的属灵叛逆。罗马书11章18节警告外邦人不要因上帝所保存的枝子而自夸。然而,历史上充斥着基督徒对反犹太主义的同谋——从中世纪的屠杀到现代的阴谋论。如今,反犹太主义在地缘政治中愈演愈烈,常常以批评以色列为幌子。针对以色列政策的抗议有时会演变为对犹太民族的仇恨,伴随着对犹太教堂的破坏或侮辱性言论。这是魔鬼的作为。诗篇83:3-4谴责那些图谋反对上帝“珍爱之民”的人,而撒迦利亚书2:8称以色列为“祂眼中的瞳人”。仇恨犹太民族就是与上帝为敌。
2025年,反犹太主义已成为全球性危机。在欧洲,犹太社区面临日益增多的袭击,往往与中东局势紧张有关。在美国,校园抗议和网络言论将对以色列的批评与反犹太主义的陈词滥调混为一谈。这两种现象均由极左和极右势力煽动。他们往往以审查为名,但并非出于追求真理的目的,如前所述。 相反,他们无休止的审查动机源于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基督徒必须揭露这一点。我们——作为重视真理的人——可以且应当批评政府(以色列、美国或其他国家),但绝不能仇视整个民族群体。
耶稣命令我们去爱,而不是咒骂,甚至包括我们的敌人(马太福音5:44)。我们更应该爱那些通过他们上帝带来救恩的人。使徒保罗在罗马书9章中,分享了他对犹太人的态度,他们拒绝了福音——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他说:
“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门”。(罗马书9:1-5)
如果保罗在圣灵的感动下对犹太人怀有这种爱——渴望他们最终得救,正如圣经所预言的——那么我们难道不应该拥有同样的态度吗?
嫁接而非取代
罗马书11:17–24生动地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外邦人如同野橄榄枝,被接枝到上帝盟约之树上,与信主的犹太人并列。这并非零和游戏,一个群体取代另一个群体。上帝的计划包含两者,使他们成为一个盟约家庭。教会并非取代以色列,而是通过基督与以色列共享属灵遗产——这正是犹太律法和先知预言的应验。这应当使我们谦卑。我们并不优于犹太人;我们与信徒同为恩典的共同继承者。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这需要谨慎的平衡;在当今反应过度、追求关注的时代,这已成为失传的艺术。基督徒应倡导中东的和平与正义,支持以色列的生存权利,同时捍卫巴勒斯坦人的尊严。当前冲突中双方均遭受苦难,而那些简单粗暴的“无论如何支持以色列”或“无论如何反对以色列”的阵营往往忽视这一点。以赛亚书19:23–25描绘了这样一天:昔日的敌人——埃及、亚述与以色列——将共同敬拜。
若上帝梦想着和解,我们也应如此。
致基督徒的呼吁
那么,这让我们处于什么位置?首先,拒绝认为现代以色列政府就是圣经中的以色列。它是一个民族国家,而非神圣使命。当有必要时,要像对待任何政府一样,对其行为进行批评。其次,要肯定上帝对犹太民族的永恒之爱。罗马书11章28节说,他们是“因列祖的缘故蒙爱的”。反犹太主义在基督徒心中没有容身之地。最后,要为和平祈祷。中东的动荡——无论是伊朗的代理人、哈马斯的袭击,还是以色列的回应——都在呼唤和平。
在一个充满部落主义和仇恨的世界里,基督徒必须坚守真理与爱。我们是被接枝到上帝的故事中,而非其拥有者。让我们尊荣犹太民族,明智地批评政府,并信靠上帝的计划逐步实现——直到以色列全体,以及万国,都在基督里得救(罗马书11:26)。
米卡莱·奥尔森(Mikale Olson)是《联邦党人》 (Federalist)杂志的撰稿人,同时也是《不是蜜蜂》(Not the Bee)网站的撰稿人,专攻基督教神学和保守派政治的评论。作为播客主持人、YouTube博主和资深评论员,米卡莱通过对信仰、文化和公共事务的深刻分析,与听众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