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停止跨國收養,國內信徒成孤兒唯一盼望
中國結束30多年來的政策,宣布將不再允許將孩童送出海外收養。該政策變化源於中國以前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成千上萬的兒童(主要是女童和殘疾兒童)送到海外收養。
一個基督教孤兒網絡的負責人對這些被遺棄兒童的命運表示擔憂。他希望中國的信徒能夠挺身而出,關愛最弱勢的群體。
基督教孤兒聯盟(Christian Alliance for Orphans,簡稱CAFO)主席傑德·梅德芬(Jedd Medefind)在向《國際基督日報》(Christian Daily International)評論這個突然變化時說:「多年來,中國一直在逐步限制國際收養。儘管大多數觀察家都預計這種情況(國際收養)會繼續下去,但這突然的閉門政策還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他說:「對於那些已經與孩子們配對的家庭來說,這消息尤其令人心碎。有些家庭已經配對多年。他們不認為這些孩子是統計數字或照片,而是他們的女兒和兒子。」
自1992年中國首次開放國際收養以來,已有超過16萬名中國兒童在世界各地找到了家。根據國際中國兒童(China's Children International,簡稱CCI)的數據,其中約有8.2 萬名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
周四,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證實了這一政策轉變,並解釋說該決定符合全球收養的趨勢。她指出,三代以內的外國親屬收養子女或繼子則例外。
毛寧說:「除外國人來華收養三代以內同輩血親的子女或者繼子女外,中國將不再把兒童送往國外收養。」她對收養中國兒童的外國家庭和政府表示感謝,肯定了他們多年來所表現出的愛心和善意。
目前尚不清楚這一政策轉變將對正在收養中國兒童的家庭產生何種影響。這將使許多潛在的養父母陷入困境。
這決定是在中國面臨更廣泛的人口挑戰的背景下做出的。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人口下降後,中國努力鼓勵年輕夫婦結婚生子。儘管有鼓勵措施,但許多年輕女性仍對建立家庭猶豫不決。她們對高昂的育兒成本、工作保障和不確定的經濟前景感到擔憂。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從1979年實施到2015年,在塑造中國的領養格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該政策下,許多家庭選擇留下傳統上被視為家庭主要支柱的男孩,而放棄女孩供人收養。這導致國際收養激增,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收養。
隨着中國努力解決人口減少問題,並將重點轉向國內收養和計劃生育,停止國際收養標誌着中國社會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然而,梅德芬並不相信這一變化會導致更多的中國家庭收養這些兒童。他說:「近年來,幾乎所有從中國收養的兒童都至少有4、5歲或更大,而且還患有某種殘疾。因此,他擔心「這些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永久的家庭——在海外沒有,在國內也幾乎肯定沒有」。
中國停止國際收養的舉動與其他國家最近採取的行動如出一轍。今年5月,荷蘭禁止其公民收養外國兒童,而丹麥在其最後一家收養機構停止運營後也停止了國際收養。
梅德芬說:「我們不知道,現在被阻止通過跨國收養加入家庭的中國兒童會發生什麼事。但從採取類似措施、限制國際收養的國家中所看到的,前景並不樂觀。「大量的孩子沒有家庭,在收養機構或更糟糕的環境中長大」。
他注意到,禁止跨國收養的國家,有時會在初期看到國內收養健康嬰兒的人數略有上升,但許多其他兒童卻只能苟延殘喘。
他說:「大多數本應在國際上被收養的兒童——其中大多數有特殊需要——很可能永遠找不到家庭。在一個看不起孤兒和殘疾兒童的文化中,他們長大後將因自身身份而深處掙扎中。」
然而,梅德芬也將新的形勢視為一個機會。中國基督徒從普遍文化中脫穎而出,向最弱勢的群體彰顯基督的愛。
「我熱切地希望,許多有愛心的中國家庭,特別是中國越來越多的虔誠基督徒,能夠考慮領養年齡較大的孩子、兄弟姐妹,或者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在一個崇尚血緣關係、將孤兒和殘疾視為永久缺陷的社會中,這將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反文化選擇」。
他說:「世界各地堅定的基督徒——出於神的愛和自己被神家庭所接納的經歷——更多地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帶着敬意和盼望,看待中國信徒的選擇。」
原文發表於《國際基督日報》(Chrisitan Daily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