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愛必是相互的

愛必是相互的

最近,我和一個朋友聊天時,他提到他愛上了一個並不喜歡他的人。其實,在一段關係中,對方的想法和需求總是難以捉摸。出於對兩人的尊重,對此事我不再做過多談論。而這樣的情況卻讓我開始思考愛是什麼?真愛需要什麼?於我而言,真愛必然是相互的。

1.在三位一體的關係中,愛是相互的

在試圖解釋神三位一體的特性時,諾曼‧賈詩勒(Norman Geisler)用了真誠的愛的精神來解釋這個難懂的神學概念。這一闡釋並不是賈詩勒的原創,而是出自希波的奧古斯汀。以下便是蓋司勒在神的三位一體關係中對愛的闡釋。

「奧古斯汀對神的三位一體給出了說明,《聖經》讓我們確認了『上帝是愛』(約翰一書4章16節)。愛涉及到施愛者與被愛者,還有雙方之間愛的精神。我們可以把聖父比作施愛者,把聖子比作被愛者,而聖靈則是愛的精神。只有當三者合而為一的時候,愛才會存在。這一解釋有着個人感受上的優勢,因為其中所涉及的愛人們所特有的情感流露。」

既然上帝是愛(約翰一書4章16節),那麼聖父,聖子和聖靈的關係是對完美的愛最聖潔的詮釋。愛不是強迫,而是人與人之間對愛自然的接受與傳遞。其中有愛人之人——給予愛的人,被愛的人——從對方那裡接受愛的人,還有愛的精神——雙方共同感受到的愛。在三位一體的關係中,愛是由上帝中的三位一體共同給予和接受的。從上帝那裡,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關於愛的真理。

  1. 在人際關係中,愛是相互的

正如前文所說,上帝是愛最完美的體現。三位一體中愛的例子也可以運用到健康的人與人之間的愛。如何運用呢?健康的關係涉及到兩個人對彼此共同的愛。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假設有A(我們可以叫他亞當)和B(我們可以叫她芭芭拉)兩個人。如果亞當愛着芭芭拉並向她表達了愛意,可是芭芭拉並不愛他。亞當很努力很努力地想贏得她的愛,但是芭芭拉對於他的感情卻始終沒有回應。這樣的愛是真愛嗎?當然不是!亞當的愛不是相互的。

我們來假設另一種情況,如果是芭芭拉愛着亞當,而亞當卻沒有回應。芭芭拉通過手段和亞當結了婚,但是亞當卻從來沒有像芭芭拉愛他一樣地愛過她。如此,這段關係不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了控制與手段上。而真愛卻應該是相互的。

如果亞當和芭芭拉的愛是真誠的,亞當就需要向芭芭拉表達他的愛意,而芭芭拉則要接受他的愛。反過來,芭芭拉也要向亞當表達她的愛,而她的愛也會被坦率接受。這種假想的關係強調了真愛要求有愛人之人(給予愛的人)和被愛之人(接受愛的人),以及兩者之間共同的愛的精神。

  1. 在神/人際關係中,愛是相互的

既然真愛是從上帝永恆的三位一體關係中顯現的,而在兩個相互認可的人之間,真愛又是相互的,那麼上帝必定是將他的愛通過相互反饋的方式賦予我們,而不是強加給我們。也就是說,上帝無償地將他的愛給予眾人。他並不把自己的愛強加給某個人。要記住,強行施加的愛並不是真愛!上帝通過通過先知以西結說:「惡人死亡,豈是我喜悅的嗎?不是喜悅他回頭離開所行的道存活嗎?」(以西結書18章23節)。耶穌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的人在他裡面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5節)。這樣看來,神就是施愛者,而人類都是被愛者,但愛終究是相互的。

那人們能自己追尋上帝嗎?當然不能!首先上帝要施予他們恩典。在耶穌對聖靈的描述中,他指出聖靈將「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約翰福音16章8-9節)。如此看來,我們把上帝視為施愛者,人類是被愛者,而使愛產生的精神便是聖靈。可是,強加於人的愛不是愛。上帝並不強迫某個人去獲得救贖。他自由地向人們施予愛,而他的愛也必被自由地接受,否則那就不是真愛了。

結論

當我勸誡即將結婚的情侶們時,我總是告訴他們如果想要愛對方,就首先要了解上帝,因為上帝即是愛。又因為上帝是愛,並且上帝詮釋了完美的愛,我們就不應該驚訝於在效仿上帝之愛時,愛在人際關係中的流露。神學系統也需要接受這種對愛的理解。真誠的愛中一定有愛人之人,被愛之人和愛的精神。否則,即使一段關係能夠存在,也必定不是真愛。

(翻譯:楚楚)

布萊恩·G·奇爾頓是BellatorChristi.com網站的創始人,也是Bellator 基督播客的主持人。他在自由大學獲得了神學碩士學位(最高榮譽);他在加德納-韋伯大學取得了宗教學和哲學專業的理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異);此外,他還在拜厄拉大學取得了基督教護教學的專業認證。布萊恩現在正在參加利博帝大學神學和護教學的博士學位項目。他還是國際基督教護教會和基督教護教學聯盟的正式成員。布萊恩做牧師已經超過15年,還在北卡羅萊納州亞德金維爾的亨茨維爾浸信會教堂擔任牧師。了解更多內容,請訪問©2018. BellatorChris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