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禱告的意義何在?

禱告的意義何在?

許許多多人,無論是不是信徒,都想到過禱告。禱告的意義何在?如果神已經知道將要發生什麼,那又何必禱告呢?如果我禱告祈求某件事情會發生,既然神是善的,那事無論如何不是總會發生嗎?最後一個問題一直是哲學家思考的對象,被稱為祈求禱告的聖善問題。

儘管還有許多其他形式的禱告——默想的、沉思的、崇拜的、懺悔的——祈求禱告是人為自己或為他人向神提出請求。如果我們認為人擁有自由意志,那神就不會預先確定一切,那麼按照哲學家伊莉奧諾·斯湯普(Eleonore Stump)的說法就可以這麼想了:

  1. 如果一項祈求的實現會讓世界更糟糕而非反之,那神不會將其實現。
  2. 如果禱告中的要求能讓世界更好,那神會將其實現,即便沒人為此禱告。
  3. 因此,祈求禱告毫無意義。

儘管我覺得我們能接受第一條命題,對我而言,第二條似乎有問題。並不明晰的地方就在於,神不總是遵循這樣的模式:「如果X讓世界更好,那我會讓X實現。」這說法最終可以推導出這樣的命題,那就是神必須創造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有很多理由可質疑這種命題。想想當代哲學家阿爾文·普蘭丁格(Alvin Plantinga)在他的著作God,Freedom, and Evil(暫譯為「上帝、自由和惡」)中的論述吧:

「正如不存在最大的質數一樣,也許就沒有什麼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那個。也許在你能想到的隨便哪個世界中,充滿了曼舞的妙齡少女、極其喜樂的智慧生物,但還有一個更好的世界,有着更多的曼舞妙齡少女,更加高興的智慧生物。當然,如果真是這樣,認為第二個可能存在的世界比第一個好,也算合理。不過,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對於任何一個可能的世界W,就會存在一個更好的可能W』,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

如果前述第二個命題是真的,那必然能推導出神必須創造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但從邏輯上考慮,這樣的世界可能並不存在,那我們就有理由去質疑第二條命題了。因此,我們就能質疑整個推理的結論,也就是祈求禱告無意義。

但這只是表明了一個認為禱告無意義的具體說法存在缺陷。那對於禱告的價值,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第一,當我們如此與神交流,禱告能有效地培養人與神的友誼。中世紀時的哲學家、神學家聖托馬斯·阿奎那認為,禱告的部分意義就在於與神交談、交流時得到的喜悅。

第二,我覺得還有一種想法也是可稱道,那就是有一些善,神只想通過與一個或者多個人的禱告而與人合作達成。也就是說,認為神也許只想通過與我們合作來在世間成就一些善的事情。可能神只想要在世間實現某些事情,以此作為對我們禱告的回應,尊重我們的自由並且使用這些互動,並不僅僅是為了普遍的善而與我們同工,也是要培養我們個人的品德。

想想這麼一個比方。有一些善,是父母只想通過與孩子合作來實現的。比如,一個孩子可能要求父母一起去無家可歸者庇護中心做義工,而家長同意這麼做。家長確實可能打算用別的方式來使用這個時間。但因為孩子提出了要求,而且因為家長看重與孩子合作能帶來某種善,那她就答應了孩子的請求,去無家可歸者庇護中心當義工。這能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這類合作具有培養親密性、促進相互了解的潛力。

同樣的,人與神的分工也能潛在地帶來體驗性或者說存在意義上對神是愛、耐心、謙卑並慷慨的認知。在合作中,這些具體的特質(或者其不同方面)變得明顯,也許是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種對神的體驗性認知是單單對神的知識所不能提供的。在許多傳統中,這隻有在人將自己的祈求帶到神面前時才能獲得。

Michael W. Austin是東肯塔基大學哲學教授和哲學與宗教系主任。他已經出版了十本書,其中一本專注於基督徒品格的培養:Being Good: Christian Virtues for Everyday Life(暫譯為「善良:日常生活中的基督徒美德)。你可以通過michaelwaustin.com與他聯繫。

(翻譯: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