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馬鞍峰教會華凱怡:對抗精神健康危機,教會至關重要

馬鞍峰教會華凱怡:對抗精神健康危機,教會至關重要

馬鞍峰教會聯合創始人華凱怡在2021年福音派新聞協會基督教媒體大會講話,2021年4月29日。 | (圖片:EPA Conference/Screenshot)

疫情致美國人的焦慮和抑鬱症增加,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的聯合創始人華凱怡(Kay Warren)說,無論情況多「混亂」,教會都可以在照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人方面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

華凱怡與丈夫華理克(Rick Warren)共同創立了位於加州的這家超大教會,周四在2021年福音派新聞協會基督教媒體大會(2021 Evangelical Press Association Christian Media Convention)上發表的講話中,她回顧了兒子馬修(Matthew)的死亡。馬修在與精神疾病長期爭戰後,於2013年自殺身亡。

「我要告訴你——在我的餘生中,我每天都會想念我的兒子,直到榮耀的復活日,當我看到耶穌並再次看到馬修時,」她說。

馬修去世後,華凱怡創立了馬鞍峰教會的心理健康希望項目(Hope for Mental Health Initiative),為有精神疾病和自殺傾向的個人以及親人的家庭成員提供支援。

她分享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每五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每五個兒童中就有一個在未來一年中會受到精神疾病的影響。自殺已經成為10至34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

「那些生活在心理健康挑戰中的人去哪裡呢?他們到哪裡去尋找富有同情心的關懷和理解?他們在哪裡可以為他們黑暗的日子找到希望?」華凱怡問到,「我真心相信,耶穌基督的教會需要成為所有遭受這痛苦之人的那個安全、歡迎他們和有同情心的地方」。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教會能介入那些有心理健康挑戰的個人及其家庭」,她說,「教會的定位是發揮強有力的領導作用,提供其他人無法提供的幫助。」

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在2月份報告說,疫情期間,美國每10個成年人中約有4個報告了焦慮或抑鬱症的症狀,比2019年每10個人中只有1個報告這些症狀的狀況有所增加。

報告還發現,年輕的成年人經歷了各種與疫情有關的後果,如學校關閉和收入損失,這可能導致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基金會的報告還說,在疫情期間,56%的18至24歲的年輕人報告了焦慮或抑鬱症的症狀,並且比所有成年人更有可能報告藥物使用和自殺的想法。

華凱怡強調,教會可以「彌合」政府項目和世俗組織留下的「空白」,她援引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心理健康危機中尋求幫助的人中,有25%會在去找心理健康專家或醫生之前去找他們的神父、拉比或牧師。

「我誠懇請求你們,遇到比如精神疾病這樣的重要問題後,在尋求世界上的干預方式時,不要與上帝的教會擦身而過,」華凱怡說,「會很混亂.....[但是]教會是上帝選擇來傳播他的同情和憐憫的唯一載體,而這一切的中心是基督和他的肢體,即教會。」

「你不能說你愛耶穌而恨他的教會,或認為教會沒用或忽視教會,」她繼續說,「這是他的肢體,在他的教會裡,在他的肢體裡,每個人都有一個位置。」

華凱怡說,不需要龐大的教會會眾或太多的財富,「就能擁有一種同情、憐憫和溫柔的態度」。相反,它需要「下決心去關愛,讓你的心被同胞的痛苦所觸動,讓他們的痛苦以某種方式觸動你。」

2014年生命之路研究機構(LifeWay Research)的一項調查發現,近一半的牧師(49%)「很少或從不在布道或大型聚會場合向他們的教會講論急性精神疾病」。

此外,大約四分之一的人說他們「因為教會對精神疾病的回應,要麼停止參加教會,要麼沒有找到要參加的教會,要麼更換了教會。」

華凱怡強調,精神疾病使人「非人化」。但教會有機會張開雙臂,與那些掙扎的人交朋友並傾聽他們的心聲。

她說:「如果我們把對方的心握在手中片刻,確認每個人的重要性……並為每個人提供上帝賜予我們的安慰,會怎麼樣?」

信仰社區可以做「最強大的事情」是「消除那些患有精神疾病者所遇到那些摧殘人的羞辱和排斥,」華凱怡說,「信仰社區就是我所說社會中的一種合法化力量。如果教會說你沒事,你就沒事。」

她解釋說,許多與精神疾病鬥爭的人不尋求幫助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與之相關的羞辱。但聖經明確指出,有病並不意味着「你沒有價值,或者屬靈上有問題」,她保證。

「沒有人願意被別人想作有心理健康的挑戰,」華凱怡指出,「精神疾病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它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而當你能讓人們知道,生病不是罪,而你的教會是一個……可以把你心碎之事帶來的地方,那麼我們就開始消除羞辱。」

華凱怡鼓勵教會舉辦心理健康研討會,匯編一些心理健康專家的名單,以便轉診,並向那些與心理疾病作鬥爭的人提供希望。

生命之路的研究發現,68%的受訪牧師表示他們的教會為成員保留了一份當地心理健康資源的清單。但是,只有約28%的人說,家人知道這些資源的存在。

她說:「我們在教會為深陷痛苦之人提供的最寶貴的物品是希望。」

「教會要在人生每個階段和環節提供希望。這就是我們與其他試圖在這個領域提供幫助的組織不同的地方。我們就在這裡。我們在這裡繼續堅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