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美國心理學協會將多配偶正常化:沒花多長時間

美國心理學協會將多配偶正常化:沒花多長時間

20多年之前,現在已經故去的理查德·約翰·諾伊豪斯(Richard John Neuhaus)神父曾寫下了他那些最令人銘記話語中的一段。當你讀到題為Whither Incest?(暫譯為《終局是亂倫?》)一文時可以看到,他在文中說,可以放心去假設,這不會是「對傳統道德的有力辯護。」

為了更好地說明諾伊豪斯神父的話,每當美國心理學協會(APA)在談及與性相關的題目時,你都確定,這不會是對傳統道德的有力辯護。

最近,美國心理學協會宣布設立了一個專門小組以「滿足實行自願非一夫一妻制之人的需要,包括他們相互交錯的邊緣自我身份。」是不是覺得詰屈聱牙需要解釋?請繼續讀下去。

第一:「自願非一夫一妻」是多配偶的委婉說法。多配偶的意思是「與多個伴侶有親密感情的實際做法或欲望。」而「相互交錯的邊緣化身份」意思是說,該小組將考察擁有多個伴侶的欲望實際上是如何根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而任何對此持異議的人就是在歧視「天生如此」的人。或者,按照美國心理學協會在自己聲明中的說法:「……在沒有社會和醫學污名的情況下進行理想親密關係的能力並不是所有人的自由。」

實際上,我們有許多人預言多配偶會成為性革命的下一個目標。多配偶的婚姻至少在現在看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意味着婚姻是兩個人以上的關係了,為什麼不呢?如果婚姻被正式地與生育意義隔絕,也就是現在這所謂「同性婚姻」合法化,那也沒有理由讓婚姻繼續成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了,也可以是三個、四個或者更多。

也可能,按照該專門小組的一個成員在博客上的說法:「單配偶制是一種特權……」當然,這是在暗示其不應存在。

該專門小組將研究所涉目標下所有的多配偶關係,按照該小組一位成員的說法,是要幫助「精神健康執業者們……審查[他們的]偏見並且對自願非單配偶的客戶採取非判斷立場——正像[他們]對待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變性和酷兒客戶們一樣。」

請注意這裡的前提:只要有問題的行為是「自願」的,那無論這詞本義是什麼,「精神健康執業者」就應該「採取不判斷的立場。」

然而,這個專門小組的真正目標,遠遠超越了去除精神健康執業者們偏見的定位。還記得我之前從聲明中引用的那個詞組——「社會和醫學污名」嗎?正如美國心理學協會一次又一次做過那樣,目標是給自己要推行的意識形態刷上一層科學的油漆。

這意識形態將一切的性道德降格為「贊同,」並假設對於定義或參與「被渴望的親密」而言,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任何人有什麼不適感,那一定就是「污名」的結果。

研究青春期性問題的外科醫生安德·范·莫爾(Andre Van Mol)告訴基督郵報:「這是意識形態取代科學後完全可期待、可預料的結果。美國心理學協會正向我們表明,他們只是一個職業行會,而不是什麼科學團體。」

這同樣是我們在人類性事方面文化曲線「完全並可預見的後果」。四年之前,羅比·喬治(Robbie George)曾在《美國利益》(American Interest)上發表過題為「接下來是多配偶嗎?」(Is Polyamory Next?)的文章。那裡所指出的一切都已經發生了:媒體中對多配偶帶有同情的描寫,法律學者發表的意見,反反覆覆呼籲我們「對多配偶和多伴侶性關係持開放心態。」他說得很清楚,許多同性戀所鼓吹那些被運用在同性婚姻上的邏輯將最終也被運用到多配偶制上。然後,也會被自由接受了。

考慮到最高法院的變化,我們也許不會立刻拿到多配偶婚姻的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式(Obergefell-type)裁決。不過,美國心理學協會的這項舉動表明,這也許並非必要舉措。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確信反對多配偶是老頑固行為,那政治和法律,尤其是一些法院的裁決,很快會順勢而上的。

原文最初發表於Break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