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從不信中獲得了什麼?
「沒有誰會平白無故做事」——這是我研究生期間行為心理學教授貝克(Baker)博士常叨的一句話。他認為這句話對每個臨床醫生都至關重要。病患在你辦公室里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會得到什麼益處呢?對一些遭受抑鬱困擾的人來說,這也許是個古怪的問題。有誰從他們的抑鬱中獲得了什麼嗎?不過,貝克博士的問題總是讓我去從更深角度進行探究。抑鬱本身並不是收穫,但將一個人的抑鬱與別人分享則是要獲取回應。也許是尋求幫助的呼救或者是對於被成認可的渴望。
今天之所以想到這個,是我讀到了基督郵報的這篇文章:研究表明43%的千禧一代不知道、不在乎、不相信神存在。我在想:「千禧一代從他們的不信中獲得了什麼呢?這如何讓他們獲益呢?也許讓他們免受宗教或道德的束縛。也許給他們提供一個有歸屬感、比地方教會更大的社區。也可能是智力上感到覺醒或啟蒙的滿足感。或者也許只是那種簡單老套的誘惑:如果感覺好,就這麼做吧。
在一篇千禧一代研究的文章之後,典型情況下會有一篇編者按或觀點類文章解讀該研究。典型情況下會歸咎於自由派媒體、教會缺乏對基本聖經原則的教導,好萊塢、不受控制的性暴露,或者家庭功能的運行不良。然後再來一句「世界就快打包下地獄了」或者耶穌就快再來的話。也許這都是對的,但更大的挑戰在於,這如何影響我們對神的信心以及我們如何展示神作為世上的光。
如果我們將「屬神美國」的終結等同於神自身被擊敗,那我們對神的信心也許很容易動搖。被擊敗、選舉失利、或被我們的文化終結,很容易被誤認是煙消雲散、走人回家的信號,類似於先知以利亞感覺自己被以色列之惡行擊垮時那種訴求。以利亞看不到自己失敗之外的東西,他為一個不信神的國家而感到恐懼。但以利亞認為失敗的東西,在神看來則是一個良機,並差遣他回以色列。
我不知道千禧一代因為不信神正在獲得的是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得不到的是什麼。他們沒有體驗基督復活與他們需求和渴望的意義,這信息仿佛泥牛入海。他們要麼沒準備好聽,要麼就沒能力聽。
但誰天生就準備好去聽了呢?人人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我們都有為自己的利益而忽略神的過往。我們都用不相信或不跟隨基督的方式在自己心思意念中「獲益」。事情就是這樣的。一個墮落的世界以及一個帶着超越理解之愛並忍耐來追求我們的神。
如果千禧一代活得夠久,他們會經歷基督帶上十字架的事情。沒有誰能免於生活的重負。而且如果有一天,他們準備好了,不顧一切地自己背負起基督的軛並找尋到安息,那他們會聽見、看到什麼呢?
如果基督徒是少數派,他們會看到一個萎靡不振、怒不可遏的教會嗎?他們會發現刻薄的基督徒相互爭鬥嗎?他們會聽到跟這個時代的覺醒哲學差別不大那種淺薄的社會心理學布道嗎?任何擁有對聖經一般知識的人都曉得,神愛通過少數人而非多數人來展現他的力量。他選擇大衛而非歌利亞、選擇弱者而非強者來展現勝利。神傳福音的模式就是通過造物主、而非被創造者來顯現能力。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章18節,27-28節)
基督在十架上的失敗是非信徒數量占多數時勝利的悖論。基督來到世間並不是要創造一個道德多數派,一個世間的王國,或者屬世的烏托邦。他的勝利不在於信徒多寡,而在於他們對他的熱忱並虔誠。
當千禧一代預備好聆聽神的話語(會有許多這樣的人),那就讓我們展現出神對他們的愛。讓他們能找到一個為尋找一隻迷失而孤獨之羊而離開整個羊群的牧人。那位數算過我們每根頭髮的神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章9節)
David Zuccolotto博士是前牧師和臨床心理學家。 他在醫院、成癮治療中心、門診和私人診所工作35年。 他是The Love of God: A 70 Day Journey of Forgiveness(暫譯為「上帝之愛:寬恕70天旅程」)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