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為何僅一小群聖潔余民才能保護社會?

為何僅一小群聖潔余民才能保護社會?

貫穿聖經和教會早期教父們教導的一個主題是:聖潔的余民保護社會免受道德腐敗和神的審判。這一概念——少數義人如防腐劑般發揮作用——紮根於猶太傳統,延續至新約,並貫穿整個基督教會的歷史。從亞伯拉罕為所多瑪代求,到耶穌教導門徒成為「世上的鹽」,敬虔的余民保護世界的觀念始終具有現實意義。

如今,這直接回應了關於「個人聖潔」與「政治行動」哪一種更能改變社會這一教會中愈演愈烈的爭論。然而,聖經和歷史的見證壓倒性地表明,正是聖潔之人和聖潔群體的存在,主要作為神在罪惡世界中的防腐劑。

猶太傳統中的義人余民

在猶太傳統中,有一種古老的信念認為,無論何時都有至少36位義人的存在保護世界免遭毀滅。這一信念源自猶太神秘主義和拉比傳統,提到了匿蹤聖徒(Lamed Vavniks)——36位隱秘的義人,他們是世界的屬靈屏障。即使這些人對社會而言默默無聞,他們對神的忠誠仍攔阻了神的審判。

這一觀念可以追溯到創世記18章中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的代求。在這段經文中,亞伯拉罕懇求神,如果能在城中找到一定數量的義人,就不要毀滅這座城。他問道:「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創世記18:23)從50人開始,亞伯拉罕最終討價還價到10人,神應允為這10位義人的緣故不毀滅所多瑪。然而,由於城中連10位義人都找不到,神最終毀滅了所多瑪。但這段經文顯示了神願意因少數敬虔之人的緣故而延長憐憫的心意。

此外,這個故事還可以擴展到神在全地只找到一個與他同行的人——挪亞,從而引發了洪水毀滅世界的事實。

同樣,以利亞因以色列的道德敗壞而感到絕望,他認為自己是唯一一個沒有敬拜巴力的忠心之人。然而,神向以利亞啟示,在以色列仍有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列王紀上19:18)。這七千敬虔之人的存在表明,神在最黑暗時刻總會保留一部分余民,以成就他的旨意。

類似地,被擄巴比倫期間,神使用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作為余民的一部分,不僅保存了猶太民族,還將神的國度擴展到巴比倫和波斯帝國。

新約:耶穌與余民

聖潔余民保護社會的概念在耶穌的教導中得以延續。最著名的教導之一出自馬太福音5:13,耶穌稱他的門徒為世上的鹽。在古代,鹽不僅用來增加食物的味道,還用作防腐劑,特別是在炎熱的氣候下,食物容易腐敗。鹽通過吸收食物中的水分,阻止細菌的生長,從而延緩腐敗。

通過稱他的跟隨者為「世上的鹽」,耶穌暗示他們的存在可以保護世界免受道德和屬靈的腐敗,甚至可能免於審判。然而,按照馬太福音5:13的教導,如果基督徒不再公義和聖潔,他們就無法再保護這個世界,他們的影響力也會隨之失效。

使徒保羅呼召教會「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立比書2:15)。根據保羅的教導,義人余民在黑暗世界中發光,反映基督的光輝,並抵擋黑暗的力量。

聖潔與政治行動

現代福音派教會面臨的一個緊迫挑戰是個人聖潔與政治行動之間的張力。在當今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單憑個人的虔誠是無效的,除非與文化參與或政治活動結合。然而,歷史和聖經表明,聖潔從來不是浪費時間;相反,它往往是防止社會道德崩潰的關鍵所在。

在羅馬帝國崩潰期間,修道院社區在社會衰敗的背景下保存了基督教信仰與知識。這些修士通過祈禱、學習和手工勞動,建立了學習與屬靈更新的中心,確保福音之光在歷史最黑暗的時期依然閃耀。

早期教父也擁抱了「義人余民」的概念。在《上帝之城》中,聖奧古斯丁認為,基督徒在羅馬帝國的存在推遲了神的審判。他寫道,即便在一個敗壞社會中,聖徒的聖潔也起到了防腐的作用,延緩了神憤怒的完全傾倒。

金口約翰(John Chrysostom)同樣認為,就像鹽防止食物變質,義人通過敬虔的生活和禱告保存社會,防止其完全的道德腐敗。

代求與保存的力量

(摘自《馬太福音講道集——第十五講》Homilies on the Gospel of Matthew- Homily 15)

聖經還提供了多個義人為罪惡世界代求並延緩或阻止審判的例子。摩西在以色列人拜金牛犢後為他們代求(出埃及記32章),神因摩西的禱告而放棄了徹底的憤怒。同樣地,在但以理書第9章和尼希米記第1章中,但以理和尼希米為耶路撒冷代求。他們為百姓的罪認罪,向神求憐憫,結果居魯士王下令猶太人重建聖殿和耶路撒冷。

雅各書5:16提醒我們:「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義人的禱告能夠扭轉歷史的走向。他們在神與罪惡的世界之間調解,延緩審判,帶來悔改與復興。

聖潔余民保護社會的觀念貫穿舊約與新約,並得到基督教數世紀教義的支持。從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的代求到耶穌對門徒「世上的鹽」的呼召,我們看到神始終使用忠心的余民來延緩審判,保護社會免於道德與屬靈的腐敗。

約瑟夫·馬泰拉博士(Joseph Mattera)是國際知名作家、顧問和神學家,其使命是影響影響文化的領導人。 他是復活教堂的創會牧師,並領導多個組織,包括美國使徒領袖聯盟(The U.S. Coalition of Apostolic Leaders)和基督聖約聯盟(Christ Covenant Coal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