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掙扎於精神疾病患者的呼籲,教會何時回應?

掙扎於精神疾病患者的呼籲,教會何時回應?

在我們的文化中,精神健康問題既迫在眉睫,卻又常常被忽略。舉例而言,按照皮尤機構(Pew)的調查,7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焦慮和抑鬱,這是該年齡段人群的一個「主要問題」。但精神健康並非高中中人的關注焦點。

所有年齡段的美國人里,每四個中的一個都有一定程度精神疾病。而按照生命之路機構(LifeWay)的調查,神職人員中的這個比例也不低,有23%的牧師承認自己遇到過精神健康問題。然而,同樣的研究表明,60%的牧師並不贊同「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使用藥物來緩解急性的精神疾病。」

對許多教會而言,精神疾病背負着罵名。遭遇精神疾患的基督徒常常被勸告用禱告和讀聖經的方式來戰勝自己的精神疾病,而不被鼓勵去服用藥物或接受專業的診療諮詢。然而神會用上述所有辦法來照顧掙扎於精神疾患的人。

耶穌來,不僅僅是要從罪中拯救我們,也是要讓我們完全。

知名的聖經教師、演講者希拉·沃爾什(Sheila Walsh)曾告訴基督郵報,她對抗抑鬱的經歷被神所使用,讓她能更親近神。「你覺得自己仿佛被壓扁了。但在那個時候,你能體驗到主的在場。」

沃爾什也談到了教會如何必須「覺醒」以面對精神疾病的現實,而不是僅僅將其污名化。

「太多情況下,當人們已經受傷並掙扎,我們還羞辱他們,我們讓他們覺得好像是他們自己犯了錯。我們告訴他們,是他們缺乏對神的信心和信仰,我們告訴他們要把自己拉拽出來。不過,這並非缺少信心的問題,這是你大腦里缺少了某樣化學物質所以無法正常運轉的問題。」

沃爾什還說:「我和那些孩子自殺的家長們、夫妻們進行過太多次對話,孩子們自殺是因為他們在教會裡被告知不要相信藥物。」

然而,這種污名化在過去幾年中已經有所改變。蒂姆·桑福德(Tim Sanford)是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的臨床主任,在接受基督郵報採訪時他樂觀地表示:「幸運的是,最近幾年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教會開始對精神健康問題做出回應,也意識到這些疾病存在的合理性。」

然而,桑福德也警告說,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儘管許多教會承認精神疾病存在的合理性,也在這領域積極幫助其信眾,可悲的是,認為焦慮或抑鬱是罪或者是個人『缺少信心』這種觀念(及後續回應)依然在基督肢體中太過常見了。」

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用像提摩太後書1章7節那樣的經文相互鼓勵:「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像這樣的聖經經文能給我們極大的鼓勵,不應該被用來作為針對罹患精神疾病弟兄姊妹的指控或懷疑。這些經文也不應該被視為對極其複雜問題的簡化解釋或者解決辦法。

精神疾病影響人的整體。通常情況下,基督徒只會關注於精神健康的屬靈影響。儘管精神健康的屬靈一面必須要重視,但這也不是需要重視的唯一方面。我們必須顧全到整個人——精神、身體和心思。

社群、禱告並神的話語能讓我們的精神更加健康。當我們睡得好、吃得好、鍛煉身體並做出其他對精神健康有益的改變時,我們的身體也更加健康。除此而外,專業的諮詢甚至必要時的藥物,也能讓我們的心思更加健康。

耶穌來,不僅僅是從罪中拯救我們,也是要我們更完全。耶穌說過:「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教會必須參與到耶穌的使命中來,讓精神疾病去掉污名,努力將神聖的治癒帶給那些極度需求的人們。

原文最初發表於LightWor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