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文化 |
製片人談《上帝之子》的影響 回應不符聖經的批評

製片人談《上帝之子》的影響 回應不符聖經的批評

馬克·伯內特(Mark Burnett)和羅馬·唐尼(Roma Downey)夫婦製作了《聖經》迷你劇和最近的電影《上帝之子》(Son of God)。他們說,他們已經收到了數百位基督徒和新信徒的電子郵件,談到這部影片觸動了他們的生活。

「我們被四面八方來的郵件給淹沒了,」伯內特在接受基督郵報的採訪時說, 「影片演到耶穌被捕和受難時,人們都在哭泣;我們聽說,當演到他復活時,人們在影院裡鼓掌和歡呼。」

唐尼估計已有數百人聯繫他們。對於所引起的反響,她解釋說:「我們向我們所有朋友發出了呼召,開始收集這些信息,」 但她補充說:「更加清晰的影響」直到復活節前後才能揭曉。

「每個人都被影片深深感動,」 唐尼補充說。「我看過成年男士的來信,他們說以前從未在某個影片中哭泣過,但是這部影片讓他們打開了內心,淚水奔流而出。」 「這部電影也使家人團聚,開啟『真正意義上的共同體』,」 她說。

一個宣教機會

「看完《上帝之子》後,我們來到前排,發出了一個呼召……幾個人過來得到了醫治。我們也有幾個人在那裡開始請求禱告,胃部背部肩部的病痛、耳鳴、腳部麻木馬上得到醫治,其他幾個人也是如此。最精彩的部分是在俄克拉荷馬綠洲(Oklahoma Oasis)教會,我們一直用有醫治意義的話語服侍,很有趣。我們甚至對經理有也所幫助……耶穌是活着的……我愛耶穌。 --恩典山傳媒(Grace Hill Media)」

發給馬克·伯內特和羅馬·唐尼的這封電子郵件證實,人們在觀看影片後決志信靠基督。

· · •

《上帝之子》將取代《耶穌受難記》成為票房收入最高的基督教影片嗎?

唐尼強調影片對於宣教的意義。「我們當然一直鼓勵基督徒去觀看影片,也帶上一個朋友,」 她解釋說:「有時很難請求某人和你去教會,但很容易讓他們去看電影。」有些人僅僅看後就會來到基督面前, 有些人隨後會與朋友們討論它,唐尼說希望人們對影片有這兩種回應。

「我們希望這部電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使人們有更多的追求,」 伯內特解釋。他說目標是介紹引人注目的耶穌,帶領觀眾走進教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他回憶了《上帝之子》對一位信仰東方宗教的女士產生影響。看完影片預映後,她告訴他:「我一直認為耶穌的故事是一個西方神話,但看完這部影片後,我想對這位耶穌有更多的了解。」 他提到《聖經》電視連續劇播映之後的洗禮:在蒂姆福爾曼教會(Tim Foreman's church)有1000人受洗,在華理克的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有3000人受洗。《上帝之子》上映後的影響力已經凸顯。

《上帝之子》的一位影迷在發給伯內特的信中講述了許多人在影院中的改變。「多麼令人吃驚的周末。走吧!在我們的小角落,已經賣光了18個影院的票:200到300位第一次來的客人。在影片前後跑了一段兒,人們就在影院裡將生命交給耶穌,就在當場!聖靈在作工!一個例子:有人帶來10人,其中4人接受了耶穌!寫到這裡我熱淚盈眶! --恩典山傳媒」

影片也使信仰者更加親近基督,伯內特補充說,「有人告訴我們,上星期天在教會的禮拜感覺有所不同,因為他在前一天觀看了《上帝之子》。」 可以將懷疑者帶到基督面前的情感體驗,也會鞏固基督徒的信仰。

「對於已經知道故事的人,影片會讓他們感到更緊密的連接; 對於那些從未聽到過的人,他們會尋求更多的信息,」 他解釋說。

人性化的耶穌

唐尼解釋說,《上帝之子》在一個方面有別於《耶穌受難記》:這是一個更宏大的故事。《耶穌受難記》是以耶穌在客西馬尼被捕開始的,而《上帝之子》使觀眾概覽了基督受難前的服侍。 「讓我們通過奇蹟去跟隨他的服侍,所以當他被捕時,我認為每個人內心都會完全進入到影片中;當他被釘上十字架時,每個人內心都會深深地牽掛他,所有人的情感都在跌宕起伏,」 她解釋說。

伯內特同意:「使這部影片更富有情感的是,你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了解與門徒在一起的耶穌,」他告訴基督郵報,「當他在客西馬尼被捕時,影片使人的內心感覺無比沉重。」

唐尼提到影片在耶穌受難前所描述的人性化時刻,耶穌「用手和膝蓋爬向十字架,並親吻十字架」, 她解釋說。雖然聖經中沒有提到耶穌親吻十字架,但這一動作激發出情感,因為十字架象徵着基督徒被耶穌的死亡救贖,她說。

未準確依據聖經?

唐尼和伯內特都承認,正如一些影評人士所言,《上帝之子》未逐字依照聖經原文。「我們不是牧師,我們沒有資格去教導,」伯內特解釋說,「我們有資格去做的,是建立情感聯繫。」

他將新影片與耶穌對大群人說話相比較。在這些人群中,救世主使用比喻,他後來向門徒們解釋比喻。以相似的方式,伯內特辨解說:「這部電影需要獨立的詮釋,這樣那些沒有讀過福音書的人將不得不去了解更多。」

他妻子解釋說,團隊與40多位學者和神學家共同起草腳本,以保持故事中準確的聖經意義。 「我們非常認真地在講故事,」 她說,「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然而,他們只有2小時15分鐘講述耶穌的故事,所以不得不有所取捨。

伯內特解釋一個超越聖經原文的實例:耶穌對彼得的呼召。耶穌呼召漁夫成為「救人的漁夫」後,命令他「去改變世界」。伯內特解釋說,增加的這一情節,並不是聖經故事中耶穌對彼得的呼召,卻是「我們教會顧問們最為盛讚的情節之一」。雖然耶穌沒有明確地說,但顧問們一致同意「世界需要這樣的呼召」。

唐尼談到另一個更改,《上帝之子》的故事中去除了撒但。

在《聖經》劇中扮演撒但的演員被一些人認為非常像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我覺得在很多方面影片被政治所劫持,」唐尼告訴基督郵報,「我強烈感到,耶穌不是共和黨人,耶穌不是民主黨人,不是用《上帝之子》作木杖去擊敗攻擊我的人。」

「很高興去除了魔鬼,以便我們能繼續關於耶穌的對話,以便我們將會談論耶穌,而不是撒但,」她解釋說。

將耶穌的名字掛在人們嘴邊

 「我想作為基督徒,我們在好萊塢的工作就是通過世俗媒體將耶穌掛在更多人的嘴邊,」 伯內特聲明。他強調在更廣泛的文化氛圍中分享基督信仰的重要性, 「讓你的光閃耀」的重要性,「我們不希望基督信仰只保持在小群體裡,我們想使它進入大眾媒體。」

伯內特還強調《上帝之子》在推特上成功地吸引了名人的注意。「我們就像小引擎所能夠做到的,我們沒有龐大的好萊塢預算,」 但是「世俗娛樂圈中一些大腕」正在談論耶穌。

唐尼也慶祝在推特上的「曝光」。「如果你上推特,你會看到所有的人,從布萊克·謝爾頓到泰勒·佩里,到阿舍,到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到金·卡戴珊,人們都在提到耶穌和他在《上帝之子》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