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媽媽為何重要:初生3年要在場

媽媽為何重要:初生3年要在場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基督郵報或其編輯的意見。

你會做些哪些事情來促進你寶貝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幸福呢?

愛麗卡·康米莎(Erica Komisar)是位紐約的精神分析學家,她說自己的工作是讓人們不舒服。康米莎的新著讓她聲名鵲起——不僅僅讓許多人不舒服,更讓許多人怒不可遏。

書名是Being There: Why Prioritizing Motherhood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Matters(暫譯為「在那裡:在寶寶初生三年內當媽媽的重要性」)康米莎是在關注到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後寫下這部著作的:被診斷為早期精神紊亂和情緒問題的孩子數量劇增。

舉例而論,康米莎寫到,在一年之內——從2011年到2012年——孩子中「被確診為精神紊亂的比例上升到了驚人的19%」——也就是將近五分之一的孩子。而因為飲食不正常住院的孩子「在過去10年內增加了119%。」她寫到。

康米莎還提到了美國人口署2015年時所發布的驚人預告:「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孩子『將在18歲之前被診斷有精神疾病。』」

康米莎27年的執業和研究經歷讓她得出了無可迴避的結論:她說當「母親不可或缺的存在實際缺失時」,孩子們面臨這些問題的風險更高。

康米莎為自己的觀點找到了大量文獻支持:數十年的研究「不止一次確認,女性在孩子前3年把越多時間用在撫養孩子及其喜悅之中,」她說,「那她的孩子終生在情感方面享受安全和健康的可能性就越大。」

你現在明白為什么女權活動人士和自由派們頭都快氣炸的原因了。他們覺得康米莎(順便說下,康米莎本人就是個女權活動人士、自由派)是打算把女人飛速帶回1950年代。

如果今天的媽媽們在孩子誕生六個星期之後就抓起公文包回到全職工作中,那她們覺得自己的寶貝不會想念她們也並不意外。她們所相信的就是我們文化所教給她們的——那就是她能在工作和養育兒童之間踩好鋼絲,嬰兒在托兒所里和在家由媽媽照顧下一樣茁壯成長,媽媽和爸爸都是可替代的,而論及母親的撫養,那只是「時間的質量問題」——哪怕是漫長的工作日快結束、媽媽筋疲力盡之時。

在家的媽媽如果在打電話、查郵件或者做太多教會事務的義工時忽略孩子,那她們也會做不到「在場」。

簡而言之,太多情況下,女性在初為人母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需要她們。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如果打算有一天生育孩子的話,需要考慮關於嬰兒需求的研究,甚至在遇到未來的配偶之前就要為撫養制定好計劃了。舉例來說,如果需要的話,妻子是否準備好在職業上做出犧牲,花幾年時間來照顧孩子?當媽媽專心照顧孩子那幾年中,夫婦是否願意將就於更小的房子、更少的度假、更少的收入?

想到這些驚人的精神健康統計數據,我就希望並禱告祈求年輕人們都能願意這麼做。正如康米莎所說的:「你的嬰兒並不關心她是否有更大的房間,是否去佛羅里達度假,她需要的是你,是有你在場時候的安全、安心。」

當然,許多媽媽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外出工作,我們應該盡我們所能支持她們。閱讀「在那裡」一書,你會找到給必須上班的媽媽們的建議,告訴她們如何將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最大化。

同樣,我也建議我們無視來自左派那些憤怒的噓聲(我一貫如此),要接受康米莎的建議。如果有足夠多的人這麼做,美國最終會有更加快樂、更加健康的孩子們。

(翻譯:尤里)

查看本文英文版

本文內容版權歸基督郵報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或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