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探討「為什麼作為基督徒,和睦那麼難?」
克里夫蘭(Christena Cleveland)的新書《 Disunity in Christ: Uncovering the Hidden Forces that Keep Us Apart》(暫譯為:基督里的不合:揭露導致我們分裂的隱藏勢力),開始於她8歲的經歷。家在舊金山海灣區的她,從小在父親「黑人、西班牙裔、亞裔及白人各占四分之一」的教會長大。從小接觸不同的文化背景,這是克里夫蘭的生活。
「和與你不同的人互動是很正常的,遇到文化衝突也是正常的。解決衝突而不是逃避問題,這才是正常的,」 克里夫蘭告訴基督郵報:「教會是一次冒險。」
克里夫蘭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完成本科學習,隨後到聖巴巴拉市的的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離開童年生活的地方,輾轉與全國各地。之後,她很快就看到在美國許多教會沒有多樣性,這是她作為孩子時,理所當然認為存在的多樣性。
雖然克里夫蘭「一直熱衷於和睦」。但她一直沒有發現她對不同文化、種族、宗派團體及社會心理學的熱愛與她的研究領域之間有何聯繫,直到博士課程快結束的時候。
「我當時坐在那裡,為博士論文學習群體過程......我想,有一天突然頓悟了,我意識到對於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么小組工作有效,以及不這樣做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但從來沒有人花時間在教會背景下思考這些問題,」克里夫蘭說道。
在發現這些聯繫後,她也安排了自己的工作時間,教授大學課程、撰寫博客及與牧師和教會領導團隊合作,開展如何實現「和睦」。
毫不奇怪,克里夫蘭的新著是探討這麼多美國教會「90%是同質化的」心理原因。
一個抑制合一的因素,克里夫蘭認為是「黃金標準」,或「基於我們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的想法」。
克里夫蘭說,這種潛意識行為的根源,是人類花費大部分時間與和他們相似的人相處並且認為與我們不同的人互動「意義不大」。
克里夫蘭說:「我們帶着這樣一種潛在的思考方式開始建立教會,認為我們認識他人的方式或我們解釋聖經的方式才是唯一的出路,這就是黃金標準。」
這種同質性對自我也孕育着積極的反饋,克利夫蘭說:「我們周圍的每個人都唱同樣的調子,拍着我們的肩,和我們擁有同樣的觀點。如果我們花大部分時間,與和我們相似的人相處,慢慢地,我們開始覺得我們就是宇宙的中心。」
「所以,我們認為,如果別人是正確的,他們必須是像我們。實際上,甚至不知道這心理的存在,我們變得越來越狹隘,」她說道。
「我們被與我們相關、對我們重要的事吸引,以致當人們遵守這些標準,我們會更喜歡他們,」克利夫蘭說道。
克里夫蘭鼓勵我們個人打破黃金標準的心態,花更多時間和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人相處。她說,她不是「主張人們放棄自己的信仰」,是挑戰大家更加謙卑。
「絕大多數時候,在一些神學問題上,我們有的只是防守,我們非常固執,拒絕任何改變。我認為這才是問題,意見分歧不是問題。我認為,意見不同是健康的,是非常好的。」她說。
克里夫蘭還指出,基督徒在理解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12節中提到基督的身體的多樣性方面也存在問題,她解釋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
相反,基督徒往往是「把其他擁有不同神學觀點的人當作簡筆畫人物」,但「明顯的,手對世界的感知肯定不同於腳。」
克里夫蘭說,人應該「真正傾聽別人,並享受質疑帶來的果效。」
克里夫蘭承認這樣的工作具有難度,希望她的書可以為個人如何接觸其他不同教派、種族、社會經濟地位及文化團體提供操作步驟。
「和睦的工作非常困難的。我認為這很困難,因為背後有屬靈的爭戰。但同時很難,也因為我們不理解人類進程,大部分時候,我們不認識我們的思考方式。所以有時,你會看到教會懷着良好的動機在保持這些牆壁。」
「我的工作是給人們一個地圖,告訴他們這是期望、如何避免這樣的現象、如何超越這些牆垣搭建一座橋樑,因此你可以克服它,沿着迷宮繼續移動。這項工作真的很難,如果無專人指導你,真的容易走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