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面对绝望?

如果说希望是对生命的渴望,绝望就是渴望终结。就像以利亚在罗腾树下哀求(列王纪上19:1-10)、约伯咒诅自己出生的日子(约伯记3章)、或保罗因遭遇极重的患难以至于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哥林多后书1:8),即便是重生得着活泼盼望的信徒,在痛苦时刻也可能感到被困住。
诗篇作者呼喊说:“你的波浪洪涛漫过我身”(诗篇42:7)。
约伯哀叹道:“我的心灵消耗,我的日子灭尽”(约伯记17:1)。这不仅仅是诗意表达,而且说明了苦难确实能超出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绝望并不只找上那些看似“容易陷入绝望”的人:阴郁、不满、或缺乏理解的人。连属灵生命旺盛的圣徒如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马丁·劳埃德·琼斯(Martyn Lloyd-Jones)、约翰·班扬(John Bunyan)等人,也经历过深切的痛苦与煎熬。绝望并不基于性格或属灵成熟度。
一个陷入绝望的人只渴望一件事:从中解脱。这种挣扎的本质在于强烈的幻觉——失败和毫无意义的感觉,没有出路或解脱。诗篇作者这样描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过我身”(诗篇69:2)。
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挣扎求生,我们可能会感到自己就在他人眼前溺水,却无人能救援。
无论是缓慢下沉,还是心灵和思想被突然推到崩溃边缘,绝望会扭曲信徒对盼望的认知,并削弱身心灵的能力。因此,复原包括认知的恢复与能力的恢复,这发生在我们软弱时倚靠基督,并藉着“微小”的顺服、忍耐与盼望的步骤,打破绝望的势头。
打断反复思绪
在班扬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中,当基督徒被困在绝望巨人的城堡中时,那黑暗并非幻觉,而是一种真实、令人窒息的感受。同样,我们的处境也可能极为黑暗,但绝望让我们不断在这些念头中打转,模糊了我们在基督里的盼望。基督徒的得救并非因黑暗消散,而是因为他想起自己口袋里那把应许之钥。
神的话语必须定期打断并重塑我们的思维。当我们觉得被遗弃时,要记得他应许永不离弃我们;当感觉已深入深渊时,要记得他曾亲自降到阴间;当你不知道如何祷告时,要记得圣灵替你叹息祈求。
照顾身体
当以利亚感到崩溃时,神赐给他饮食、休息和他的同在。我们是有限的受造物,能力枯竭时需要恢复。因此,谦卑地去运动、充足睡眠、好好饮食、晒太阳、就医、休息,不是软弱,而是顺服的行为,是在尊重受造的有限性,并信靠神的供应。照顾身体的需要,虽看似微不足道,其实是一种有力的顺服之举。
转向他人
像求生本能一样,绝望让人只关注自己,并倾向孤立。但这种内向的扭曲可以通过给予与接受他人的时间、关爱与陪伴而减弱。让他人进入我们的生活,不只是接受爱,也能藉着交谈和关怀给予爱。关心他人的小动作有助于我们重新转向他人,摆脱绝望带来的自我封闭。为他人祷告、写一张鼓励卡、在对话中关注对方——这些都是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与神与人之间外向关系的实际做法。
日常的拯救
当绝望剥去我们生活的表层时,就让我们抓紧那些“基本”事物作为拯救的一部分。每天的作息,无论多么简单,都是一种秩序的建立。每天早上起床、洗衣服、修剪草坪,这些看似平凡的任务,成了维持正常和目标感的生命线。即使这些行动感觉如机械般重复,去做“下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盼望的表达。在小事上的忠心(路加福音16:10),能重建我们的能力,重新赋予生命意义,将平凡转化为拯救。
被造界的安慰
当恐惧压顶时,要记住自己在神的伟大与主权面前是何等渺小,这会带来释放。他掌管着整个创造,也包括我们。约伯从绝望转向敬拜,是因为神向他显明自己,从天上的参星到海洋的门户都由神托住。走进大自然、躺在星空下、种植花草、照顾动物——创造之美安慰我们,并在自然中,神亲自服事我们,调整我们的视角。
持久忍耐
当黑暗持续,释放迟迟未到,要记得从苦难到盼望之间需要的是忍耐,这意味着时间与信任。活在紧张中并不容易,但软弱和需要正是我们学会完全倚靠基督的前提。他呼召我们不仅要分享他的得胜和复活的大能,也要与他一同经历苦难的团契(腓立比书3:10)。在信心的摇摆中持续前行——这正是神为你在这季节所预备的善工。
不要害怕阴影。尽管它们仿佛无尽,真实的情况却是:“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彼得前书5:10)。阴影或许会加深,但它们永远无法夺去那些已经从黑暗权势中被救出、迁到他爱子的国里的人的生命(歌罗西书1:13)。
卡拉·戴德尔(Kara Dedert)是密歇根州大急流城Cornerstone Trust基金会的募捐主管,她与丈夫达里尔(Darryl)和五个孩子住在那里。她定期在《三思:从福音角度看日常生活》(Think Twice: Everyday Life with Gospel Perspective)上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