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找借口,失天堂

找借口,失天堂

“那么,你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成为基督徒?”

现在,每当有人告诉我他们不相信上帝或与我展开对基督教的批评对话时,我就会这样开始讨论。在明智地抛出这个开场白之前,我曾经会与怀疑论者进行一番无休止的辩论,他们会尽力用各种尖刻的问题来困扰我,错误地认为这些问题能击倒基督教信仰。

今天,我跳过所有这些,直击他们不信的核心。只是问他们需要什么条件,要么揭示出一个对真正对话没有兴趣的犬儒,要么迫使一个沉思的人将他们的反对意见总结出来,以便我们可以开始讨论。

有时,我会遇到愿意听取不同观点的人,就像多年前我开始在gotquestions.org网站帮忙时接触的第一个人对我说的那样:“如果你能给我一些理由……让我相信的理由,我会接受。”

有理由的信仰是好的。作为一个从事数据工程/科学几十年的人,我一直认为设计论是最具说服力的论点之一,基督教作家兼电台主持人埃里克·梅塔克萨斯(Eric Metaxas)也这么认为。大约十年前,他在《华尔街日报》上撰写了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章,成为有史以来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之一,并以自己的“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承认”问题结束了他的论证:“在什么情况下承认,科学表明我们不可能是随机力量的结果,是公平的?”

再次强调,信仰的理由很好。不幸的是,很多时候,这些理由还不够,尤其是在今天,由于各种肤浅的借口,对上帝真理的信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一年前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对上帝、天堂和地狱的信仰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点,自2001年以来,对上帝和天堂的接受度下降最多。

尽管不信的借口可以非常多样,但很多时候它们可以归结为与2000年前那些拒绝基督的人所给出的理由相同。这让我想起存在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现在反对基督教的不是我们的理由,而是我们的品味。”

耶稣通过他最著名的比喻之一,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些因为种种借口而错过天堂的人。

不要错过盛宴

路加福音第14章记录了耶稣在一位法利赛人家中与一些法利赛人的一次宴席。他在饭间医治了一名病人,并通过晚宴客人的比喻(第7-15节)教导他们谦卑和慷慨的重要性。耶稣说这样的人生将在“义人复活的时候”得到报答。这促使一位客人兴奋地说:“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

当然,那里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就是有福的那个人。毕竟,他们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把他们未来的国度想象成一场盛大的宴席,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所有的先知都是贵宾(路加福音13:28;参见以赛亚书25:6)。耶稣用一个比喻回应他们,给他们一个内心的检视。

“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人。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众人一口同音地推辞。头一个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

今时不同往日,在过去获取足够的食物可能很困难。因此,被邀请参加一场提供所有食物的豪华晚宴是件大事。耶稣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并且一定认为任何没有参加这种宴会的人都是精神上有问题的。

在耶稣的时代,当你邀请客人来参加晚宴时,会告诉他们日期但不会告诉确切的时间。主人需要知道会有多少客人来,以便做适当的准备,然后就在宴会开始前,主人派仆人去告诉每个客人宴会已经准备好了。在这个比喻中,所有客人已经同意参加晚宴,所以他们是被期待到场的。

耶稣的听众可能不知道他指的是以色列,这个国家早已应允了上帝的召唤:“摩西去召了民间的长老来,将耶和华所吩咐他的话,都在他们面前陈明。百姓都同声回答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摩西就将百姓的话回覆耶和华。”(出埃及记19:7-8)。

但自从在西奈山上的那次相遇以来,以色列并没有回应上帝的先知,包括他最终的代言人耶稣自己,并为他们的拒绝找了各种借口:

“头一个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又有一个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你准我辞了。’又有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18-21节)

著名传教士比利·桑迪(Billy Sunday)曾将借口定义为“塞满谎言的理由外皮。”你真的会为了去看一块你买之前肯定已经看过的地而错过一场豪华晚宴?或者为了试几头牛?还是因为你现在有了妻子?

比利·桑迪说得对——这些都是肤浅的谎言。生活方式、物质和人际关系的谎言并不是比喻中人拒绝宴席的原因,也不是今天人们拒绝上帝恩典和永生的原因。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主人的慷慨和他所提供的东西。而今天很少有人认为他们需要宽恕和救主。

那么,接下来在耶稣这寓言中发生了什么?

“那仆人回来,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家主就动怒,对仆人说:‘快出去,到城里大街小巷,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仆人说:‘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还有空座。’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勉强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路加福音14:16-24)。

圣经的上下文强调了基督之前的声明,即他将放弃耶路撒冷(13:34-35)。那些最初被邀请分享天国的人已经拒绝了它,所以现在这个信息传给了以色列之外的人。

虽然最初的客人没有饥饿到去参加晚宴,但后来被邀请的人却不会错过主人的邀请。就像今天被上帝召唤的人——那些知道并承认自己贫穷破产的人。他们不找借口,因此不会错过天堂。

如果你像我一样,越读这个比喻,越觉得它可怕和令人不安。

圣经不断告诫我们:“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以赛亚书55:6)。它还告诉我们那些拒绝上帝呼召的人的下场:“我呼唤,你们不肯听从;我伸手,无人理会……惊恐临到你们,好像狂风;灾难来到,如同暴风,急难痛苦临到你们身上。那时,你们必呼求我,我却不答应;恳切地寻找我,却寻不见。”(箴言1:24-28)。

耶稣的这寓言是D. L.穆迪(D. L. Moody)所讲的最后一篇讲道的主题——他将其命名为“借口”。这篇讲道是在1899年11月23日于堪萨斯市的市政礼堂中进行的。尽管身体状况很差,穆迪依然传递了他的讯息,并有大约50人回应并信靠基督。第二天,穆迪启程回家,一个月后去世。

呼应尼采的观点,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曾说过:“人们几乎总是基于他们认为有吸引力的东西,而不是基于证据来形成他们的信仰。”如果你今天还不是基督徒,告诉我,是什么有吸引力的借口阻碍你与上帝共度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