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耶稣讲过最可怕的比喻

耶稣讲过最可怕的比喻

有时候,我读圣经时会感到恐惧,真的会让我脊背发冷,甚至不自觉地抽搐。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就在前几天,当我读马太福音时,又一次遇到这种感觉。我那是读到第22章,关于婚宴的比喻。这是我认为耶稣所讲过的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比喻,没有之一。

我们一起过一遍这个比喻吧,我会告诉你为什么每次读它都让我震惊。

为什么使用比喻?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明白耶稣所说比喻的真正意义。它们并不是普通的讲道插图或友善的智慧故事,而是作为一种形式审判,在以色列宗教领袖们正式拒绝基督并将他的工作与魔鬼相提并论之后出现的。你可以在马太福音第12章看到这一点,这章被称为该书的“转折”点。在马可福音第3章也能看到类似的内容。

耶稣遭到拒绝后,比喻随之而来,目的很明确:“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甚么用比喻呢?’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马太福音13:10-13)

现在我们来深入了解这个比喻,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被拒绝的邀请及其后果(1-7节);2.其他婚宴客人的召集(8-10节);3.穿着不合格的客人(11-14节)。

神的应许双向进行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做买卖去,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1-7节)。

根据我们现在的理解,比喻的第一部分并不难解释。婚宴的概念直接指向基督末世胜利时的婚宴——即启示录19:7-9中的羔羊婚宴。

我们首先看到王(神)通过派遣多位使者展现出的恩典与耐心,呼召人们参加这个盛宴。第一批使者代表旧约中的先知,而第二批则可能指向施洗约翰、耶稣及其门徒,以及后来像保罗这样的人物。这让人联想到耶利米对古代以色列所说的话:“自从你们列祖出埃及地的那日,直到今日,我差遣我的仆人众先知到你们那里去,每日从早起来差遣他们。你们却不听从,不侧耳而听,竟硬着颈项行恶,比你们列祖更甚”(耶利米书7:25-26)。

那些对神“硬着颈项”的人会有什么后果呢?这就是事情开始变得可怕的地方。

圣经一再告诉我们,神的忍耐是有极限的(创世记6:3;箴言29:1;但以理书5:22-31;马太福音21:40-44;路加福音13:9;启示录2:21, 22)。我们常常谈论神在救恩上的应许,但我们可能会忘记,他在审判上的应许同样可信。

没有比主后70年耶路撒冷毁灭更恐怖的例子了,它证明了神的审判确如耶稣在比喻中所预言的那样降临。历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在描述耶路撒冷毁灭时写道:“当圣殿燃烧时……不论年纪或身份,都不被怜悯;相反,儿童和老人、平民和祭司一同被屠杀”(《犹太战史》VI.271)。

据说有超过一百万犹太人死亡,之后,以色列不再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族存在。正如耶稣所说,神确实“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如果神审判他们的应许应验了,那么我们呢?这确实令人不寒而栗。

神的普遍呼召

接下来我们读到:

“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8-10节)。

这一部分你应该不难理解。当以色列拒绝基督时,其他人被带到他面前,主要是外邦人(参见8:11,12;21:41),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犹太人。这正是耶稣在约翰福音10:16中所说的:“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这一部分比喻并不可怕,反而是令人感到安慰的:“筵席上就坐满了客”。但事情还没有结束,不要忽视那些被带来的人中有“善恶”。让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在神面前无言可答

“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11-14节)。

这一部分深深触动了我。

这第三部分可以被视为另一个比喻,使得这个比喻成为一个双刃剑般的陈述,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马太福音开头说耶稣“又用比喻”(复数)对他们讲话的原因。

突然之间,国王(神)出现,查看宾客,这代表着某一天将发生的对每一位自称信徒的全面审查。“善恶”也出现在另一个比喻中——即马太福音13:47-50中的撒网比喻。

王发现一个人没有穿着合适的礼服,面对王的质问他“无言可答”,于是立即被赶出了婚宴的光明,进入了黑暗。但等等——王为什么因为这个人没有穿合适的衣服而生气呢?所有宾客不都是匆忙被召来的吗?

近东历史学家告诉我们,重要活动的显赫主人常常会为客人提供合适的衣服。列王记下10:22中记载了一个类似的例子,甚至是在异教徒的场合:“耶户吩咐掌管礼服的人说:‘拿出礼服来,给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礼服来给了他们”。

这个人之所以没有穿上礼服,依然穿着自己的衣服,唯一的解释是他拒绝了王提供的礼服。就像最初那些拒绝王邀请的人遭遇了可怕的后果一样,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重演。

教训是什么?你不能穿着自己的“义袍”来到万王之王面前。相反,你应该与以赛亚一起说:“我因耶和华大大欢喜,我的心靠神快乐。因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华冠,又像新妇佩戴妆饰”(以赛亚书61:10)。

保罗告诉我们:“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书3:27)。而我们并不靠自己做到这一点,正如比喻的结尾所说的:“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14节)。

因此,归根结底,救恩不是人的成就,而是神主权恩典的礼物。对于那些被神披上义袍的人,将听到“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马太福音25:21)。但那些拒绝接受所赐义袍的人,将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到了我耶和华献祭的日子,必惩罚首领和王子,并一切穿外邦衣服的”(西番雅书1:8)。

又一次,我感到脊背发凉。

在登山宝训的结尾,耶稣没有使用比喻来表达他的观点,而是明确地说:“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愿我们永远不要听到这话。如果你还没有披上王的义袍,现在就接受吧。

罗宾·舒马赫(Robin Schumacher)是一名软件主管和基督教护教学家,他撰写过许多护教文章,拥有基督教护教学硕士学位和新约圣经研究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