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阻礙基督同在的5件事

阻礙基督同在的5件事

大多數信徒都明白,神無處不在,但聖經也明確指出,基督的能力和同在在可以充滿完全降服他之信徒的心。他的存在改變了一切!因此,我們靈魂的敵人毫無疑問要阻礙基督在我們生命中的同在和能力,這不是什麼秘密。

如下是五件事會阻礙基督在你生命中的同在,以及你可以做什麼以回歸正軌。

1. 隱秘的罪阻礙了他的同在

隱秘的罪深深影響並澆滅了我們與救主的關係。「當與神沒有交流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在黑暗中度過。我們什麼都看不到。我們什麼也聽不見。我們沒有答案。屬靈死亡開始了」(吉恩,埃斯利,Gene Easley)。

我們大多數人都能體會屬靈上的死亡,但鼓起勇氣吧:悔改為恢復他的同在打開了大門。

首先要承認並轉離使你墮落的罪,你會發現你的靈魂得到安息。

使徒行傳3章19節說:「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這樣,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

雖然這節經文的背景是關於那些將自己的罪放在十字架腳下,第一次「重生」的人,但信徒在真正悔改的時候也可以經歷更新的時刻。

我們必須從這裡開始。

2.世俗的充滿阻礙了他的同在

馬太福音6章24節提醒我們:「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被屬世東西充滿又被基督充滿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能把世俗的追求作為我們的主要焦點,也不能把追求基督作為我們的主要焦點——必有一個高過另一個。

禱告和禁食的一個巨大好處是,它使我們倒空,以便被充滿。這使肉體軟弱,以便被聖靈加強。

基督的存在被軟弱所吸引,而節制的做法加強了屬靈操練。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曾經說過:「只有在節制和自我否定的生活中,才會有足夠的心和力量去多禱告。」我不是在提倡律法主義,但我在提倡節制。

在哥林多前書9章27節,保羅說他攻克己身,叫身服他,這樣他的工作就不會被阻礙。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在他的聖經評論中寫道,屈服於肉體欲望、寵愛身體以及情慾和食慾的危險。

今天就致力否認肉體一直渴望的東西。從本質上講,你是在說:「我是如此迫切地想聽到上帝的聲音,想認識他,所以我願意做出這種犧牲。」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

3. 缺乏絕望阻礙了他的同在

當我們對追求神缺乏絕望的時候,我們就表明追求的重要性不足以使其成為優先事項。

當以賽亞喊道:「願你裂天而降」時,他是絕望的。當以斯拉和以斯帖禁食並向神呼求時,他們是絕望的。當約珥招聚嚴肅會時,他是絕望的。當早期的門徒們在上房等待時,他們是絕望的。

可悲的現實是,一般基督徒只夠維持他們不冷不熱的溫度,而不是火熱。

4. 缺乏熱忱阻礙了他的同在

我們說清楚吧:「基督徒所參與的屬靈爭戰相當激烈。撒但有意要從我們的生活中破壞基督的同在。這就是為什麼火必須一直燃燒」(吉恩,埃斯利,Gene Easley的《祭壇之火》,Fire Upon the Altar)。

一旦神在我們心中點燃了聖靈之火,我們就必須通過熱切的禱告,儘自己的責任讓他繼續燃燒:「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章16節)。

威廉·古納爾(William Gurnall)曾經說過:「冷冰冰的禱告不是禱告,就像一幅畫着火的畫不是火一樣。」不給你內心帶來負擔的禱告怎麼能感動上帝的手呢?

沒有絕望和熱切,禱告就像坐在一幅火的畫前。你看到它,但你感覺不到它! 「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希伯來書11章6節),而殷勤尋求需要工作。

5. 太忙碌阻礙了他的同在

如果你太忙而不能等待,太過忙碌而不能追求神,日程太滿而不能敬拜他,你與他的關係就會受到阻礙。「神為等候他的人行事」(以賽亞書64章4節),等待就不能急於求成的。

等待是衡量重要性的一個好方法。我們等待那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耶穌經常等待來自天父的消息,併到孤獨的地方去等待。

是的,等待很難,但我們也可以在上帝掌控這一事實中安歇。慕安德烈在這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一旦信心站在上帝的話語和耶穌的名字上,並屈服於聖靈的引領,只尋求上帝的旨意,並在禱告中尊重它,你就不必因延遲而感到氣餒。」

僅僅因為神在延遲某件事情,並不一定意味着他在否認它。

感覺不可信

我們必須達到這樣的程度:「耶穌,你是我的首要任務,無論我『感覺』如何,我都要尋求你。」但永遠記住:「尋求」他的存在並不總是意味着「感覺」他的存在。

你是否帶着一顆謙卑、破碎、悔改的心站在神的話語上?

你是否願意順從聖靈的指引?

你是否積極動手處理那些阻礙他在你生命中存在的事情?

那麼,當事情變得棘手時,不要因為「感覺」而感到氣餒。要在神的主權中安息。他是我們在不穩定時期的堅實倚靠。

謝恩·艾德曼(Shane Idleman)是美國加州蘭開斯特「西部基督徒團契」(Westside Christian Fellowship)的創會牧師,有關他的書籍、講道,請訪問shaneidlem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