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受苦果真沒有希望嗎?

受苦果真沒有希望嗎?

苦難是我們本能上想要避開的東西,但它仍然會找到我們。它以各種形式出現:失去、疾病、背叛,常常讓我們在絕望中掙扎。有時,神邀請我們在聖經中直面這些苦難。詩篇88篇就是這樣一段經文——它直面苦難,沒有輕鬆的解決方法,沒有隧道盡頭的光明。相反,它似乎將我們懸置在黑暗中,迴響着人心在悲痛中的掙扎。

詩篇作者寫道:

耶和華拯救我的神啊,我晝夜在你面前呼籲。

願我的禱告達到你面前,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

因為我心裡滿了患難,我的性命臨近陰間。

我算和下坑的人同列,如同無力的人一樣。

我被丟在死人中,好像被殺的人躺在墳墓里。他們是你不再記念的,與你隔絕了。

你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

你的忿怒重壓我身,你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

你把我所認識的隔在遠處,使我為他們所憎惡。我被拘困,不得出來。

我的眼睛因困苦而乾癟。耶和華啊,我天天求告你,向你舉手。

你豈要行奇事給死人看嗎?難道陰魂還能起來稱讚你嗎?

豈能在墳墓里述說你的慈愛嗎?豈能在滅亡中述說你的信實嗎?

你的奇事豈能在幽暗裡被知道嗎?你的公義豈能在忘記之地被知道嗎?

耶和華啊,我呼求你!我早晨的禱告要達到你面前。

耶和華啊,你為何丟棄我?為何掩面不顧我?

我自幼受苦,幾乎死亡;我受你的驚恐,甚至慌張。

你的烈怒漫過我身;你的驚嚇把我剪除。

值得注意的是,詩篇作者向神呼求。他對陳詞濫調或人文主義的解決方案毫無興趣。這是個人的掙扎,他感到精疲力盡,靈魂受到折磨。獨自承受這一切對他來說太過沉重,而人類的努力只會讓問題回到原點。

這正是詩篇88篇教給我們的第一個教導:苦難只有錨定在神里才有意義。若沒有這個錨點,詩篇作者將不得不自己為苦難賦予意義,這將導致一種虛無主義的痛苦,使生命似乎缺乏固有的意義、價值或目的。詩篇作者將這一重擔交託給神,選擇不獨自承受。與其被絕望的重量壓垮,他選擇將痛苦交給神,讓神來承擔這一重負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詩篇作者還帶我們進入「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在那裡似乎看不見神的光。這是一個仿佛不存在的地方,在那裡人「與你隔絕了」。這種令人不安的意象提醒我們,苦難可以讓我們感覺自己正在消失,被虛無吞噬。詩篇作者的哀嘆穿越了時代,觸動了那些在痛苦中感到被遺棄、呼求無應、禱告似乎未被聽見的人們的心。

然而,在這不見盡頭的黑暗中,隱藏着一種深刻內涵。詩篇作者的言辭揭示了一個我們常常試圖迴避的事實:苦難是人類處境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在某些時候,我們都觸及過這種黑暗的邊緣,甚至陷入其深淵。對於某些人來說,有康復、逃脫或解脫的希望。但對於另一些人,比如詩篇作者,「黑暗成了我的知己」(詩篇88篇18節,引自聖經新譯本)。

詩篇88篇為我們揭示幕後一角,讓我們窺見那將神自己帶到世上的黑暗,在那裡,他懸掛在十字架上,喊道:「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46)。這種黑暗也是使徒保羅渴望理解的,當他寫道:「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立比書3:10)。如果不明白釘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黑暗,我們又如何能真正體會神的愛與犧牲呢?

神會讓我們在自己生命中經歷多少苦難?我們會經歷約伯的失落與痛苦,或像保羅一樣遭受鞭打和囚禁嗎?也許,我們會像耶利米一樣,被孤立,失去所愛的人。我們是否會面對希伯來書中描述的恐怖——堵獅子的口、逃脫刀劍、忍受嘲弄、鞭打、鎖鏈、監禁,甚至被鋸成兩半?像詩篇作者一樣,我們呼求:「主啊,這要到幾時呢?」然而,在未知中,有一個真理是明確的:我們永遠不會承受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承受的全部苦難。

詩篇作者也給了我們在悲痛中找不到言語時迫切需要的語言。這就像那個飽經風霜的老牛仔,他的妻子離開了他,他失去了農場,孩子們也不在了,連他的狗也死了。他拖着疲憊的身軀走進一個昏暗的老酒館,來到角落裡的點唱機前,尋找那首能講述他故事的歌。歌詞道出了他的心聲,揭開了他靈魂中的悲痛——這痛苦令人心碎,但又似乎有一種讓人痛並愉悅的感覺。仿佛神在看着詩篇作者,說:「對,就是這樣。這正是你的感受。這就是它的樣子。這就是我兒子為之而死的。這就是宇宙中這個問題的深度。」

從這篇詩篇中,我們還明白了,神珍視我們痛苦的呻吟,因為這反映了我們與他的真實接觸。當我們將苦難帶到神面前時,我們不是在試圖解開神學上的謎題,而是在尋求與那位深知我們痛苦的神的交流。

詩篇88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神聖的場所,宣洩我們心中最強烈的呼喊。它邀請我們在神面前坦誠地表達我們的恐懼和掙扎,確信他並未遠離,也不是對我們的痛苦漠不關心。這篇詩篇教導我們,哀嘆不是信心軟弱的表現,而是對神傾聽並承載我們悲傷能力深刻信任的表達。當我們帶着問題、坦誠和哀嘆的言語來到神面前時,我們會與他建立起更深的關係——一個以誠實、親密和他在我們苦難中同在確據為標誌的關係。

David Zuccolotto博士是前牧師和臨床心理學家。 他在醫院、成癮治療中心、門診和私人診所工作35年。 他是The Love of God: A 70 Day Journey of Forgiveness(暫譯為「上帝之愛:寬恕70天旅程」)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