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的《叢林奇航》為什麼走了同性戀路線?
請原諒我晚了,但我是在本周才看到迪士尼的新電影《叢林奇航》的大部分內容。這部電影被評為PG-13級(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而該片是根據迪士尼主題公園的同名遊樂設施改編的。
它的主角由大明星道恩·強森(Dwayne 「The Rock」 Johnson)扮演,講述了一個勇敢的單身女子去尋找位於亞馬遜河上的治療方法的故事。約翰遜扮演了其中的船長,而這個女人(扮演者: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由她完全懦弱、充滿恐懼的哥哥(扮演者:傑克·懷特霍爾/Jack Whitehall)陪同,事實證明,她的哥哥是同性戀。
但是,為什麼這個哥哥必須是同性戀?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情節是如何加強的?如果有的話,懷特霍爾的角色正好迎合了負面的同性戀定型觀念。而那些粗俗的、一語雙關的黃色笑話又有什麼價值呢?迪斯尼工作室,這是為什麼?
在夏天,我看到了很多關於新電影的網絡廣告,似乎很有趣,很冒險,也許對小孩子來說有點太嚇人了。而且,我當時心想,也許一旦它發行,並且可以在我所定機票的班機上觀看,我就會在旅行時觀看它。
但此前對它的了解就這些。我沒有讀過關於它的任何評論,我也不知道它有「同性戀爭議」的存在。正如7月31日《今日美國》的標題所宣布的那樣,「在迪斯尼的《叢林奇航》中,一個同性戀角色引發了辯論,一個改過自新的商人山姆(Sam)出現了」。
根據《今日美國》的文章,「迪斯尼因電影中缺乏LGBTQ電影代表而受到批評,並因《美女與野獸》和《½的魔法)》等電影中含糊不清的同性戀角色而受到指責。在《叢林奇航》中,懷特霍爾(Whitehall)扮演的[角色,名為]麥克格雷格(MacGregor)在與約翰遜扮演的[角色]弗蘭克的場景中巧妙地出櫃」。
在一個場景中,「麥克格雷格解釋了在1917年的倫敦社會中他如何拒絕了三個潛在的訂婚對象。『我的興趣和幸福在......別的地方,』麥克格雷格說。然後弗蘭克舉起他的水壺,說:『走吧,去別的地方』」。
為了避免任何誤解,由於這一幕中沒有提到「同性戀」這個詞,麥克格雷格解釋了為什麼他這個天生就不勇敢的人要跟着他姐姐進入這樣危險的領域。這是因為他的"剩下的家人和社會都背棄了他,『都是因為我愛誰(的問題)』」。
當然,年幼的孩子不會理解其中隱藏的信息。雖然一些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立即發現,但這顯然是為父母和較大的兒童觀眾準備的。
但是,重複一下,除了迎合男同性戀者嬌氣、嬌慣、恐懼和軟弱的負面刻板印象外,這個角色的同性戀的曝光沒有任何好處。而且,如果需要一個理由來解釋為什麼這個充滿恐懼的哥哥要陪伴他勇敢、無畏、無懼的妹妹,那麼任何數量的理由都可以被創造出來。除非你相信好萊塢的編劇、製片人和導演只能為這對兄妹的親密關係想出一個理由:即他是同性戀,而她支持他。
饒了我吧。
更糟糕的是那些暗示口交和肛交的一語雙關的笑話,同樣,年幼的觀眾肯定會錯過這些東西,但卻為成年人提供了低俗的同性戀幽默。那麼目的是什麼呢?這是否是迪斯尼為證明其已變得多麼多樣化和包容而做出的更多努力?
根據《今日美國》的文章,作者是布萊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製片人希拉姆·加西亞(Hiram Garcia)說,《叢林奇航》的製片人從未想過要在這個時代的作品中加入一個同性戀角色。加西亞說:「我們不知道這是它要發展的方向,這個角色自然而然地發展成這樣,」他堅持認為迪士尼沒有疏忽。「沒有任何爭論,他們也喜歡這個場景。」
是的,亞歷山大報告說,「對這個同性戀角色的早期反應不一,一位推特用戶說,『迪士尼真的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在其主流內容中使用『同性戀』這個詞』。」
換個角度說。「迪斯尼,你還不夠直接和公開!你需要把信息全部喊出來。你需要更大聲地喊出這個信息。同性戀,同性戀,同性戀!這就是我們需要聽到的。這就是我們需要聽到的」。
正如安娜·門塔(Anna Menta)在《決定者》(The Decider)雜誌上所表達的那樣:
「這是迪士尼向LGBTQ+代表邁出的又一步,在壓迫性的異性戀公司的背景下感覺很重要--當然,與近年來一些令人發笑的毫無意義的迪士尼'同性戀時刻'相比,這是一個進步——但在2021年的背景下,這是小的。畢竟,庫爾特和布萊恩在《歡樂合唱團》中(同性)接吻已經11年了,《斷背山》獲得最佳影片提名已經16年了,《威爾與格雷斯》(美國第一部以同性戀為主題的情景喜劇)在NBC首播已經23年了。這幾乎是美國主流社會第一次在電視或電影屏幕上看到同性戀人士。然而,迪士尼——世界上最大、最賺錢的電影公司--最近才開始承認其電影中存在非異性戀者。《叢林奇航》是迪士尼的最新例子,它不是驕傲地向前邁進,而是不情願地拖着腳步進入21世紀」。
因此,「同性戀社區並沒有對迪士尼的這些同性戀麵包屑做出感激的回應。在《名利場》的一篇文章中,奧斯汀柯林斯(K.Austin Collins)認為,《星球大戰》之吻——以及迪士尼其他類似的事後同性戀時刻——在技術上可能是迪士尼的進步,但卻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地方,它們甚至不值得注意,更不用說慶祝了。也許該公司一直在傾聽這些批評,因為懷特霍爾在《叢林奇航》中的角色至少比上面列出的微不足道的時刻更上一層樓」。
所以,我是該說「謝謝」,還是不用了呢。
迪斯尼需要毫無顧忌地走「酷兒」(queer,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路線。畢竟,現在是2021年,而迪士尼仍然是一個「壓迫性的異性戀公司」。
當然,現實是,電視和電影中的LGBTQ角色比比皆是。如果你認同LGBTQ,並希望在屏幕上看到像你一樣的人,你可以很容易地做到這一點,直到成為一個同性戀或雙性戀或變性的超級英雄。
但迪斯尼最好放棄向他們的LGBTQ觀眾拋出「同性戀麵包屑」,而只是製作家庭友好型電影,不會冒犯他們觀眾的歷史道德感--除非他們已經把大部分觀眾推開了。(見這裡和這裡)
對我來說,在非常緊張的日程安排中,我有時會在飛行中花幾分鐘時間冷靜一下,尋找一部沒有充斥着大量髒話或無償暴力或裸體或性愛場景或微妙(或不那麼微妙)的醒目信息的電影來觀看。
我本以為《叢林奇航》,以其所擁有趣味點和戲劇性、畫面和故事情節,會符合這個要求。並非如此。
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擁有紐約大學近東語言和文學博士學位,在多個神學院擔任教授。他著有25本書,並且主持一個全國性的每日廣播脫口秀《Line of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