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失敗並汲取教訓:從失敗的泥沼走向卓越境界(第三部分)
1966年3月,我生命中真正令人沮喪的一天到來了。我不記得日期了,但仍能感受到鞭策我做出決定和行動的緊迫感。
那天,我深深地盯着失敗的流沙,意識到自己已經到了極限。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在泥潭吞噬我們之前,把自己和家人抽離出來。
正如我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中所詳述的,1965年,我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勸告,突然辭去了我擔任牧師的大教會,離開了我讀二年級的德克薩斯神學院,搬到了大西洋彼岸,與親人相隔千里。我被一個異象所鼓舞,那就是在歐洲建立一個強大的、充滿活力的教會,同時獲得著名的埃朗根大學(University of Erlangen)的學位。
但在1966年3月的那一天,也就是我們到達德國後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我不得不面對這種可能性的現實,就是錯過了主和他的旨意,自己做出了一個似乎不可逆轉的災難性決定。
組成我們苦苦掙扎中教會成員的軍人被調往越南,我們的小家庭只剩下最後500美元。「我們要麼用這些錢在德國這裡生活下去,要麼把自己弄回美國去。」我對妻子說。
當我想到她和我們的孩子時,我知道必須把家搬走。我還必須做出另一個舉動。它將把我從失敗的陰暗沼澤帶到我稱之為「卓越境界」的光明前景中。
那「境界」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在那裡你積極、自信、有效。在那裡,成功就會 「發生」,你似乎不能失敗。作家艾米麗·希爾(Emily Hill)曾評論運動員所說的「狀態」:「一種超集中的,有時是精神上的狀態,在那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在那裡,我們成為最有生產力,最有創造力,最有力量的自我。」 [1]
但凡是在聖靈的帶領下經歷過在「境界」中服事的人,都可以證明這比這更奇妙。
然而,失敗會把我們推到「境界」之外,讓我們帶着挫折感、內疚感和疲憊的掙扎去尋找回去的路。
要理解「卓越之境」,可以設想一個方形,上下左右的周邊都用粗線標記。
上面的界線是你在基督里的身份。我們的自我意識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自我認知,並由其他人以及他們與我們的反應和關系所塑造。無論是自我還是別人都不會給我們真正的身份感。如果我們依賴這些互動,我們就會犯兩個錯誤中的一個——有時兩個都會犯。我們要麼高估了自己,要麼低估了自己。
基督對我們這個人的超然見解和理解,以及上帝為什麼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上,這才是最重要的。雖然有些時候我很想對神發怒,有些時候又不好意思來到他面前,但最終我不得不重新與我的主和救主接觸。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開始在他身上找回一些我是誰的感覺。
「卓越之境」的左界是你的屬靈恩賜。右邊的標誌是自然天賦和技能。當屬靈恩賜與自然天賦和技能一致時,卓越就會「發生」。
卓越境的底邊是通過試煉和苦難學到的東西和培養的品格。我在研究聖經里的人物時發現,所有那些在領導力方面有如此成效的人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其中也包括了耶穌:「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5章7-10節)。
大數的掃羅在去大馬色的路上遇到了復活的基督,被變換到了一個新的「領域」中,他成功跋涉了整個羅馬帝國。在他的「領域」中,他受苦難,並學會了很多事情,他寫到:
我們不願意分外誇口,只要照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夠到你們那裡。我們並非過了自己的界限,好像夠不到你們那裡,因為我們早到你們那裡,傳了基督的福音。(哥林多後書10章13-14節)
「界限」在希臘語裡是「metron」,"即「尺度」,它確立了某一地方及其獨特之處。當我們試圖超越自己的尺度時,我們就無法達到「卓越」。有時,神會允許我們在一些 「領域」和地方失敗,而這些領域和地方我們並沒有在那裡工作所需要的呼召和恩賜。這是其中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它先是傷害了我的生命,然後又祝福了我的生命。
我不想面對這樣的事實:我讓自己的野心把我放在一個我沒有裝備的地方。但是,當我發現神並沒有與我同在,而是親自將我帶到我可以服侍的地方,而不需要我操縱我的方式,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
隨着年齡的增長,C.S.路易斯回顧自己的一生,看到自己的失敗,重新感受自己的痛苦。從那個高遠的時間視角來看,事情變得更有意義了。「你不能回到過去,改變開始,」他寫到,「但你可以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改變結局。」
所以,你我在登上更高的時間斜坡之前,不會看到包括並提供對我們的失敗和痛苦的看法的掃視。儘管我們的弱點和滑回山下,但我們必須拂去失敗的石礫,繼續攀登「胡里山」(Mount Hoary)。
「攀登胡里山」將是本系列最後一篇文章的主題。
華萊士·亨利(Wallace Henley),高產作家,休斯頓第二浸信教會(Houston's Second Baptist Church)高級助理牧師,曾在白宮和國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