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當教會只是禮拜天一小時的事

當教會只是禮拜天一小時的事

一個頑固的毒販子經過牧師一段時間的傳福音,最後他承認了信仰並接受了洗禮。他立即開始參加當地的教會。

(圖片:(Courtesy of Robin Schumacher))

但短短几周內,該男子又回到了原來的幫派,和以前的人群一起奔波,又沉浸在以前的生活中。當被問及他的作為時,他給出了一個簡單的解釋。

「你沒有告訴我,教會只是禮拜日一個小時的事情。」

他接着說,儘管他以前的環境很糟糕,但他的幫派為他提供了持續的歸屬感和同伴關係;一個他每天都感到被需要和被需要的地方。他說,教會只是每周一次的無菌聚會,很快就會散去,而且教會的態度讓他感到孤獨。

這種教會經歷聽起來像你遇到過的嗎?很遺憾,就算你說是,我也不意外。

小圈子還是一大群人

雖然神本意是基督肢體當受歡迎、充滿愛,是一個真正的家庭,每個成員都應該參與其中,但很多時候,不幸的是,呈現出來的並非這種模式。相反,最常見的兩種表現形式是小圈子和一大群人。

幾年前,我和妻子開始參加一個成人聖經「團契」班,這是典型的小圈子。連續4周,指定的班級接待員走過來對我們說:「你是新來的吧?」嘿,至少他也要有點負責任吧。也許我和我的妻子並沒有那麼令人記憶深刻。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核心小組只互相進行,而像我們這樣的散兵游勇卻被關在外圍。一個主日,我帶着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來徵求他的意見,他的印象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就像除了你之外,每個人都屬於一家人。」

與小圈子相反的是一大群人,這也是大多數擁有多個教區超大教會的常態。視頻流模式的安排加劇了體驗的膚淺性,讓人感覺很像一場疏離的、集體的視頻會議。除了被迫的、總是令人尷尬的「現在站起來和旁邊的人打招呼」時間外,即使在新冠病毒之前,也很少有辦法在禮拜期間認識任何人。

對於幾十年前在更多家庭式教會中長大的我們來說,小圈子和人群都是陌生的,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在今天的許多禮拜堂中卻很常見。

與基督一起生活

雖然我有過一些不好的遭遇,但多年前我很幸運地體驗了神設計的教會是如何運作的。我和妻子開始參加(後來我開始帶領)一個由大約10-15名教會成員組成的家庭聖經小組。

我們的小組在幾個月的時間裡走到了一起,並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年。我們不只是每周聚會一次;我們實際上是在一起生活。除了教會之外,我們還參加各種活動,在有需要的時候互相幫助,每周在家裡和外面聚餐,進行親密而持久的交談。

這太棒了。

回想起來,我相信上帝知道我們會需要對方。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小組中的三位年輕女性死於癌症和狼瘡(我妻子就是其中之一)。

生活最終把許多組員帶到了不同的城市,所以我們的小組最終解散了。雖然我曾試着建立其他小組,但始終無法重現我與第一個小組的特殊紐帶和家庭式的融洽。但我相信這就是神所希望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和神之子一起生活,他的手、臉和心都反映在他的子民身上。

真實的關係讓一切變得不同

歷史學家安東尼婭·特里波利提斯(Antonia Tripolitis)認為,基督教的共同體意識及其普遍的慈善精神是其發展以及後來戰勝羅馬帝國和當時其他競爭性宗教和哲學的一個主要原因,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1]。

這樣的事情不同於當時的人們在其他宗教和世界觀,如斯多噶派和伊壁鳩魯派的手中所接受的那些。與決定論和冷漠的斯多噶派哲學給第一世紀的人們留下負擔感和需要解脫的感覺不同,也與根本不關心普通民眾福利的伊壁鳩魯派人不同,基督教對所有人的無差別接納及基督教的社區組織——一個緊密的社區在團契和愛中聯繫在一起——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今天依然如此。

但是,當教會不過是禮拜日一個小時的事情,當小圈子或人群把發展有意義的關係的過程弄短路了,無法再餵養了我們每個人心中孤獨的地方,我擔心我們會不斷有新信徒會舉白旗,回到任何讓他們感到被需要和提供歸屬感的團體或社區去。

[1] 特里波利提斯(Tripolitis),希臘化羅馬時代的宗教( A. Religions of the Hellenistic-Roman Age) ,大溪流城(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Publishing出版社 2002年, 97頁。

羅賓·舒馬赫(Robin Schumacher)是一名軟件主管和基督教護教學家,他撰寫過許多護教文章,擁有基督教護教學碩士學位和新約聖經研究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