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在三心二意的世俗時代中分享基督:作家阿倫·諾布爾論成為一個「干預型見證者」

在三心二意的世俗時代中分享基督:作家阿倫·諾布爾論成為一個「干預型見證者」

(圖片:路透社/MARK KAUZLARICH)11歲的朱莉婭·維多利亞(Julia Vitora,左),11歲的薩賓娜·麥凱娜(SabrinaMcKenna)和11歲的吉雅尼·維多利亞(GianniVitora)在中央公園玩《精靈寶可夢GO》遊戲,享受勞動節周末溫和的天氣,這是熱帶風暴赫爾米娜引發美國東海岸的暴風雨之前,2016年9月3日
(圖片:路透社/MARK KAUZLARICH)11歲的朱莉婭·維多利亞(Julia Vitora,左),11歲的薩賓娜·麥凱娜(SabrinaMcKenna)和11歲的吉雅尼·維多利亞(Gianni
Vitora)在中央公園玩《精靈寶可夢GO》遊戲,享受勞動節周末溫和的天氣,這是熱帶風暴赫爾米娜引發美國東海岸的暴風雨之前,2016年9月3日

接受福音需要思考——反思、深思我們自己的人生及其與聖經中神的信息有何關聯——然而,我們很容易在生活中分心——智能手機上各種應用程序會給我們安排各種任務,俄克拉荷馬浸信會大學(Oklahoma Baptist University)的英語系教授,《基督與流行文化》(Christ and Pop Culture)總編諾布爾解釋到。

「在偽善和易變性上,人類堪稱天賦異稟,但技術所帶來那無所不在的信息流和互動讓這些天賦愈演愈烈。這恰恰是問題所在。」他在導言中寫到。

諾布爾說,如果美國的教會想要蓬勃發展,那必須應對這挑戰。

「未能重估我們在21世紀如何為自己的信仰做見證,未能考慮到這些社會變化,這些因素持續對教會的生活和我們在世界上發出先見之聲產生影響……如果這些趨勢繼續下去,我們可以預料教會將在美國急劇衰弱,基督教作為一種身份已經越發不被容忍了。」他得出如此結論。

該書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前三章,描述了問題所在。第二部分提供了通過個人習慣(第四章)、教會實踐(第五章)和文化參與(第六章)作為應對問題的辦法。

在接受基督郵報採訪時,諾布爾表示寫作該書的初衷是在想到廣受歡迎的福音派作家、講者弗朗西斯·薛華(Francis Schaeffer)時萌發的。如果薛華今天還健在,他那些做法還會有用嗎?諾布爾也談到了使用手機程序來應對當代那些分心之事的情況,談到了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影響、成為一個製造分離的見證人究竟意味着什麼以及在公眾場合禱告的話題。

星期二,《干預型見證者》一書由校園團契出版社出版(Intervarsity Press)。亞馬遜網站上有售。

以下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的採訪全文:

阿倫·諾布爾(Alan Noble)是俄克拉荷馬浸信會大學(Oklahoma BaptistUniversity)的英語系教授,《基督與流行文化》(Christ and Pop Culture)總編。
阿倫·諾布爾(Alan Noble)是俄克拉荷馬浸信會大學(Oklahoma Baptist
University)的英語系教授,《基督與流行文化》(Christ and Pop Culture)總編。

基督郵報:你寫作本書的用意何在?

諾布爾:最初是從一個問題開始的,那就是如果弗朗西斯·薛華在今天依然使用1970年代給信仰做見證的方法,那還有效嗎,或者說,在人們思考意義、目的和神的方式上是不是已經有了重大改變呢?我的結論是改變已經發生,主要由兩個力量驅動:世俗主義以及讓人分心的技術。《干預型見證者》試圖探究信仰的阻礙何在,以及我們應如何相應地調整我們做見證的工作模式。

基督郵報:你寫到,今天有許多讓人分心的事情,這是分享福音的一大阻礙。不過,想要用福音去感染那些分心的東西,比如「福音插件」之類,效果並不顯著。原因何在呢?

諾布爾:智能手機應用插件的本性就是不會占據我們注意力太久。我們從一個插件轉換到另一個。在回復電子郵件時,一條通知就發布了一條突發新聞。從認知角度來說,我們的思維已經習慣於從插件上接受短小的信息。不過,正如我在書中所說那樣,福音是「認知的重負」,這意味着你需要有心靈的空間、聚焦點以及時間,由此才能將福音內化,體會到你對基督的需要。

基督郵報:在書中你引用了許多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著作A Secular Age(暫譯為:世俗時代)。我注意到最近有許多基督徒作家在援引泰勒的作品。是什麼帶來了這種潮流?

諾布爾:泰勒的書出版於2007年,出版幾年後,在我寫論文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這是本內容豐富、艱深的著作,對理解生活在世俗社會是什麼樣子、我們何以至此有着重要的意義。我想,最近越來越多的基督徒作家在引用泰勒的書,這本身就反映了過去11年基督教學者、作家慢慢消化、解讀了他的這本著作。當然,詹姆斯·史密斯(James K.A. Smith)的How (Not) to Be Secular(暫譯「為如何(不)世俗」)確實是本很好的作品,讓泰勒的書更易讀一些。

基督郵報:書的後半部是你的「如何」部分,如何從個人角度、在教會、在文化中成為一個帶來干預的見證人。你寫到「應對我們社會狀況的最佳策略就是在生活的每個層面提供一個帶來干預的見證。」簡單說明一下:什麼是干預型見證?

諾布爾:創造了一種狀態,在這種情境中,我們的鄰人受邀來深思一個鮮活、充滿愛、自我展示的神這一現實。這會對抗讓人分心的技術——讓當代人無視焦慮、罪咎、恐懼以及艱難的生活問題,攪擾了把基督教當成生活方式或個人偏好的觀念。

基督郵報:在第四章中,你寫到了許多基督徒體驗到的事情:在外出就餐時禱告、覺得在侍者面前不適的感覺越發被體會到了。公開場合的餐前禱告如何(如何不)能成為一個干預型的見證呢?

諾布爾:餐前禱告,如果不是故意炫耀的舉動,你就從兩種意義上成為干預型見證者。第一,你在口頭上宣揚你的餐飯是來自神的供應——而不是人的創作,不是你勞動所得,不是你的財富,不是當代農場的生產,而是在終極意義上,神普遍的恩典才是你擁有這一餐的理由。

Disruptive Witness: Speaking Truth in a DistractedAge(暫譯為《干預型見證者:在三心二意的時代言說真理》)一書的封面設計,著者阿倫·諾布爾,2018年7月17日
Disruptive Witness: Speaking Truth in a Distracted
Age(暫譯為《干預型見證者:在三心二意的時代言說真理》)一書的封面設計,著者阿倫·諾布爾,2018年7月17日

這種禱告的行動能讓我們的心向神產生感恩,消弭我們默認的一切來自自己勞動所得、別人勞作或自然力量的想法。有一位超越這一切之上。第二,這是個公開的宣揚。

世俗主義企圖把我們的信仰推往私人空間。我們和信教之人在一起很舒服,只要他們別在我們身邊做出宗教的那些舉動。因為如果他們這麼做了,那也許就意味着他們的信仰就是我們也應該去考慮的東西了。在公開場合餐前禱告培養了你對有愛之神的感恩,挑戰了認為信屬於私人的想法。

基督郵報:在我讀了你的第一章之後,我拿起我的手機看看臉書和推特。我明白了自己這麼做的諷刺之處。你自己在生活中有那些舉動來讓自己不被這個讓人分心的時代所分心呢?

諾布爾:我一直告訴別人,我不是什麼大師,也就是說,就算我用了很多時間依據這些想法來工作,我自己的人生也沒那麼完美。而且我也不怎麼認識太多能做到這點的人。我自己的壞習慣啟發了這本書。

從實踐上說,我有一個手機插件叫「此刻」(Moment),能監督我手機插件的使用情況和時間,也能在一段時間內鎖定我的手機。我的網頁瀏覽器上有一個叫「別浪費時間」(WasteNoTime)的插件,能在一定時間內阻擋某些網站。這兩個工具很有幫助。

我的一般建議就是,要向他人展示出感恩,同時鼓勵他人在技術工具方面設立良好的界線。我們不應該指望所有人都用同樣的方式或者等量的時間來使用智能手機,不過我們都需要進行反思,要坦誠,要有操守。這是個很長的過程,因為技術會給我們的習慣帶來新的挑戰。

(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