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聖經的簡短指南
對基督徒生活來說,沒有什麼比研讀聖經更根本。正如聖經學者查爾斯·萊瑞(Charles Ryrie)所說:「聖經是所有書籍中最偉大的;研究聖經是所有追求中最崇高的;理解聖經是所有目標中最高的。」(1)類似地,卡森(D. A. Carson)寫道,研究聖經時,「我們是在面對神的思想」,因此「有義務盡最大努力真正理解它們,並清楚地解釋它們。」(2)聖經本身也勸勉我們深入研讀(如詩篇119篇),並「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2:15)。
與此同時,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研讀聖經不僅僅是為了增加知識,而是為了更深認識並愛神,並在靈性上成長。彼得鼓勵他的讀者「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彼得前書2:2)。保羅為歌羅西的基督徒禱告,願他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歌羅西書1:9-10)。
儘管大多數基督徒渴望更好地理解聖經,但現代讀者面臨一些挑戰。我們與聖經原作者和最初讀者在時間、語言、文化和(對大多數人來說)地理上有隔閡。我們可能不了解聖經的整體故事線,也可能不知道一些重要的解釋實踐。
以下內容將推薦一些重要原則,幫助您閱讀和理解聖經,並推薦一些有用的工具,這些工具可以揭示隱藏或晦澀的含義。如果善加利用,這些工具將大大增強您對神之話語的研讀和享受能力。
聖經的大故事
幾乎所有理解任何書面文本的方法都與上下文有關,而理解聖經的大圖景是最好的起點。如果我們了解任何故事的整理狀況,那麼將任何發生的情節放在整個背景中就容易得多——就像如果你有盒子上的圖片,那拼圖會更容易一樣。
聖經的整體故事線可以概括為通過耶穌基督的生、死和復活來拯救人類脫離罪惡。這可以比作一個四幕劇,其中救贖的故事展開。四幕包括:
l (第一幕):創造——神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並賦予人類照顧和開發它的責任。亞當和夏娃享受着彼此之間以及與神之間受祝福的關係。(創世記1-2章)
l (第二幕)墮落——第一對夫婦通過吃知善惡樹的果子而反叛,從伊甸園和神的面前被逐出。創造物受詛咒,亞當和夏娃與神疏遠,彼此之間產生了隔閡,之後每個人類都繼承了罪惡和反叛的本性。(創世記3章;羅馬書5章)
l (第三幕)救贖——墮落之後,神立即揭示了他拯救人類計劃的第一瞥:「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3:15)。神預言耶穌有一天會最終戰勝撒但,結束邪惡(參見啟示錄20:10)。
l (第四幕)恢復——隨着邪惡的被擊敗,神將創造一個新天新地,在其中他將與他的子民享有不間斷的交往,就像他曾經在伊甸園與亞當和夏娃那樣。失去的將被恢復,得救的人將永遠在神面前生活在喜樂和和平中。(啟示錄21-22章)(3)
一旦你理解了聖經的整體故事線,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任何書卷、段落或經文,看到它們在這個大圖景中的位置。這個結構還提供了防止誤解聖經的護欄,因為任何與這個故事相矛盾或扭曲的理解都可以被視為與聖經相違背而被否定。
文學和歷史背景
除了大圖景的背景之外,探索一段經文或經文的文學和歷史背景也很重要。目標是確定作者通過他所寫的內容意圖傳達什麼。我們希望揭示作者的意圖,而不是將自己的意義強加於文本。
文學背景涉及確定經文的體裁,以及它在周圍經文和所出現書卷中的位置。這是適用於我們想要理解的任何書面文本的基本解釋原則。關於體裁,舉例來說,由於耶穌所講浪子回頭的故事是一個寓言,我們不需要考慮適用歷史敘事的問題,比如事件發生的具體日期,或者那個兒子和他更虔誠那個兄弟是否最終和解等。類似地,經文周圍的經節、段落或書卷是其意義的最佳指示器。忽視這些幾乎總會導致誤解。
歷史和文化背景也很重要。正如一位作者俏皮地說,「過去是一個外國;他們在那裡做事的方式不同。」(4)古代近東文化的許多方面對我們今天來說是陌生的,理解它們可以為聖經文本提供很多啟示。舉一個例子,今天我們很難理解耶穌在約翰福音13章中為門徒洗腳是多麼激進的行為。這是家庭中最低級僕人的任務,耶穌作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老師,為門徒洗腳是不可想象的。通過這樣做,耶穌顛覆了文化期望,並展示了他期望門徒效法的一種令人震驚的謙卑和服務精神。(5)
一旦使用這些背景線索得出了作者在經文中想要表達的意義,最後一步是考慮如何將經文應用於自己的生活。我們這裡沒有足夠的空間詳細探討這一步驟,但聖經學者馬修·哈蒙(Matthew Harmon)建議提出三個問題,以便別如何將其應用於個人情況:1.神希望我怎麼想?2.神希望我渴望什麼?3.神希望我怎麼做?回應我們早先關於聖經學習最終目標的觀察,哈蒙提到,「理解聖經並將其應用於我們人生目標是生命的轉變。我們希望神的靈使用神的話語使我們更像神的兒子。」(6)
正確的工具
作為當代讀者,我們需要幫助來揭示聖經的文學和歷史文化背景,因此我們需要一套合適的工具來完成這項工作。兩種最值得投入時間精力的工具是一本好的研讀聖經和一套注經書。研讀聖經提供了對段落或個別經文的簡要解釋,有助於揭示文本的原意。許多研讀聖經還給出將文本應用於生活實踐的建議。對於更深入的研究,注經書是最有用的工具。一些注經書將整部聖經融合在一本內容,而其他的則將一卷或更多卷專門用於聖經的一卷書。注經書包含大量關於聖經段落文學方面(如體裁或原文單詞的意義)的信息,以及啟發性的歷史和文化見解。有些注經書非常技術性,而另一些則是為聖經新手編寫的,因此,有幫助的做法是預覽樣本或閱讀評論,以確保購買最適合你聖經學習的注經書。(7)
注釋
1. Charles Caldwell Ryrie, 《Ryrie 研讀聖經: 新國際版》, 擴展版 (芝加哥: Moody Publishers, 1994), vi.
2. 「關於研讀《聖經》的12句勵志名言,」 Jesus Film Project (博客), https://www.jesusfilm.org/blog/studying-scripture-quotes/.
3. 關於這個概念的一個有幫助的書籍(採用六幕結構而不是四幕),請參見 Craig G. Bartholomew 和 Michael W. Goheen 的 《聖經劇: 在聖經故事中找到我們的位置》, 第2版 (密歇根州大急流城: Baker Academic, 2014)。
4. 這句話出自 L. P. Hartley 的1953年小說《中間人》。
5. 有許多關於文學和歷史文化背景的更多細節,因為篇幅限制這裡無法討論。一個非常好且易懂的介紹是 Gordon Fee 和 Douglas Stuart 的 《如何讀懂聖經》, 第4版 (密歇根州大急流城: Zondervan, 2014)。更高階的讀者可以從 Grant Osborne 的 《詮釋學螺旋: 聖經詮釋的全面介紹》, 第2版 (伊利諾伊州唐納斯格羅夫: InterVarsity Press, 2006) 或 Andreas Köstenberger 和 Richard D. Patterson 的 《聖經詮釋的邀請: 探索歷史、文學和神學的詮釋學三元組》, 第2版 (密歇根州大急流城: Kregel Academic, 2021) 中受益。
6. Matthew S. Harmon, 《問對問題: 理解和應用聖經的實用指南》 (惠頓: Crossway, 2017), Logos 版 (無頁碼), 第9章。Harmon 提出了四個問題,但我省略了他的第二個問題(「神希望我相信什麼?」),因為它與第一個問題(「神希望我想什麼?」)有很多相似之處。
7. 一個查找注釋書籍的有用網站是 Best Commentaries (https://bestcommentaries.com/),它自稱為「聖經研究的爛番茄網」。該網站包括按受歡迎程度的排名、購買鏈接,並根據難度(非技術性、半技術性和技術性)對大多數注釋書籍進行標註。
克里斯托弗·里斯(Christopher L. Reese)醫學/理學博士是一位作家、編輯和記者。他是《世界觀公報》(The Worldview Bulletin)的創始人和編輯,也是《基督教與科學詞典》(Dictionary of Christianity and Science)(Zondervan,2017年)和《基督教與科學三觀》(Three Views on Christianity and Science)(Zondervan,2021年)的總編輯。他的作品曾刊登在《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聖經網關》(Bible Gateway)、《信仰網》(Beliefnet)、《高峰事工》(Summit Ministries)和其他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