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可以生气吗?

可以生气吗?

在许多方面,基督徒的生活是对神圣命令的回应。命令表达的是一种义务,它告诉我们必须做什么。所有语言都有通过命令式表达必要性的方式,对书写新约的希腊语亦然。

新约中有许多命令式句子,但其中一个可能让我们感到有些奇怪。在以弗所书4:25-27,保罗写道:

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这段经文的主要目的是警告我们不要滥用愤怒。然而,注意保罗引入这个主题的奇怪方式。他以一个命令式开始:“生气。”他接下来会对这个声明进行限定,但这里我们实际上得到了一个去做某事的劝告。神的话语以命令形式告诉我们要生气。这不是很奇怪吗?这似乎与我们在圣经中学习到的关于人类行为规范的一切完全不一致吗?我们不想被认为是愤怒的人,对吗?然而圣经却说:“生气。”

基督徒行为的一般原则呼吁我们效法基督,而基督自己则效法了上帝。基督徒的美德在于效法某位向我们揭示完美公义标准的人。逻辑如下:上帝有时会生气,基督有时也会生气,因此,我们有时也应该生气。

当然,上帝的愤怒和基督的愤怒总是正义的。这个“生气”的命令并不是任何形式或程度的愤怒的表达许可;相反,我们被要求表现的愤怒也必须是在效仿。它必须像上帝的愤怒一样,必须是正义的,而不是自私和爆发性的。

有时我们生气是适当的,甚至是必要的。并不是每次生气都有罪。有些发生在世界上、学校里、政府中和教会里的事情,应该让我们生气。当上帝的真理被诋毁和扭曲时,我们应该对此生气。当人类被侵犯时,我们应该对此生气。如果我们对此不生气,这表明我们对神圣事物的深刻冷漠。然而,关键是我们的反应要像基督的反应。我们应该对基督会对之生气的事情生气,不应该对基督不生气的事情生气。

耶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方式不同。有时他接触到犯下非常严重罪行的罪人,他以极其温柔、敏感、关怀和宽恕的方式对待他们。在约翰福音第八章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一名被捉奸在床的妇女被拖到耶稣脚前,而与她通奸的男子却没有被带到耶稣面前。法利赛人利用这个机会来陷害耶稣。他们并不在乎这个女人的道德。他们只想要彻底毁掉她。他们不关心她的宽恕或恢复。

这是耶稣非常平静的一个场合。他俯身在地上写字,然后他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8:7)指控者一个个地离开了,只剩下那妇人和耶稣在一起。接下来圣经怎么说?“然后他发怒了,对她说:‘你这恶妇,与人通奸,你怎么回事?我本该让他们用石头打死你。’”耶稣本可以这样做,而且这样做也是有理由的,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约翰福音8:10)她环顾四周,对他说:“主啊,没有。”然后耶稣宣告:“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11)注意,他确实责备了她。他并没有说:“去吧,继续犯罪吧,这种行为无关紧要。”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耶稣所表现出的平静和对她的温柔。她有罪,但耶稣明白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罪过,他知道她的心灵是谦卑、痛悔和破碎的。耶稣没有必要对她发怒。

相反,他对那些领袖们感到愤怒。耶稣对待当时的被任命为神职人员、社区领袖、位高权重之人时,他毫不留情。他对他们的虚伪和不公正毫不容忍,向他们展示了他的愤怒。然而,对于那些心灵破碎和被压迫的人,他却是温柔的。

莱奥·杜罗彻(Leo Durocher)曾是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经理,也是《好人留到最后》(Nice Guys Finish Last)的作者。他曾被问及管理棒球选手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的秘诀是我对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我想,“这么当教练很糟糕。”如果他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同样的规则,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要求,那还可以。然而,有些人需要被温柔对待,而另一些人需要更强硬的对待。如果我们要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就需要很大的智慧来知道何时该温柔,何时该强硬。

耶稣掌握了这种平衡。他总是把愤怒留给那些本该知道更多、位高权重的人。因此,对于基督徒来说,恰当反映出基督的愤怒要考虑场合、时机和方法。然而,如果说有一种情绪充满危险,可能会毁灭他人和我们自己的灵魂,那就是愤怒,尤其是在没有被上帝的真理看守和节制的情况下。

保罗说:“生气”,但他没有接着说:“我要你们一直尽可能生气。”相反,他说:“生气却不要犯罪”,因为他明白愤怒这种情绪是导致犯罪的强大推动力。当我们生气时,可能会反应过度,可能会变得暴力,可能会变得充满仇恨和刻薄。我们必须小心愤怒把我们引向何方。

相反的极端是,有些基督徒认为悲伤是罪过,认为如果他们的配偶或孩子去世,他们应该像斯多葛派那样,在整个葬礼过程中都微笑。然而,圣经告诉我们,耶稣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熟悉悲伤。他在朋友拉撒路死时流泪。

悲伤是合情合理的人类情感。那些哀悼的人将得到特别的祝福。这些情感很正常,就像愤怒的情感很正常一样。但是情绪是危险的,因为如果我们不在上帝那里找到安慰,它们很容易滑入自怜或苦毒。希伯来书的作者警告我们,不要让苦毒的根在灵魂中滋生,这样我们的生命会被毁坏(希伯来书12:15)。你看,从悲伤到自怜,从悲伤到苦毒,从愤怒到苦毒,是多么短的距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愤怒的人,他们的愤怒已经侵蚀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愤怒在内心积压了太久,逐渐但确实地侵蚀了他们的性格。结果,他们表现得愤怒、敌对,变得充满苦毒。

所以保罗告诫我们要生气却不要犯罪,因为他明白愤怒可以而且常常是犯罪的契机。他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这是什么意思?白天你可以尽情生气,但一到日落,你就不能对发生的任何事情生气?日落不是重点。这是犹太人中的一句谚语:“不要让太阳落在你怒气上。”意思是什么?不要心怀怨恨,不要培养它,不要抓牢它;相反,让它消散,让它消失。这对我们来说常常很难,尤其是在与我们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中。我们生气,然后犯罪,心怀怨恨。我们开始滋生和培养敌意、复仇欲望和试图报复以伤害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保罗指示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有句谚语说懒散的手是魔鬼的作坊。而我要说,不,未解决的愤怒才是撒但的作坊。如果他能把一个原本健康的人扭曲变形,让他的愤怒变成苦毒,他就能毁灭那个灵魂以及沿途的许多人。

在这段经文后面,保罗告诫道:“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30-32)这段经文中的关键词是“恶毒”。那是潜伏在愤怒阴影中的危险:愤怒能让我们变得恶毒。在刑事司法系统中,“预怀恶意”指的是带着愤怒的意图、带着伤害他人的目的去做某事。那是未解决愤怒的果实。

我们可以生气。事实上,根据上帝的话语,我们必须对某些事情感到愤怒。然而,这种愤怒必须始终带到上帝面前,按照他的公义和他的愤怒的标准来评判。

R. C. Sproul是利戈尼尔事工(Ligonier Ministries)的创始人、佛罗里达州桑福德圣安德鲁礼拜堂(Saint Andrew's Chapel)的首任布道和教导牧师、改革圣经学院(Reformation Bible College)的首任院长以及《Tabletalk》杂志的执行主编。他的广播节目"更新你的思想"(Renewing Your Mind)每天仍在全球数百家广播电台播出,也可在网上收听。他著有《上帝的圣洁》(The Holiness of God)、《上帝的拣选》(Chosen by God)和《人人都是神学家》(Everyone’s a Theologian)等一百多本书。他铿锵有力地捍卫了圣经的无误性,并强调上帝的子民需要坚定地站在祂的话语之上,因此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