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可以生氣嗎?

可以生氣嗎?

在許多方面,基督徒的生活是對神聖命令的回應。命令表達的是一種義務,它告訴我們必須做什麼。所有語言都有通過命令式表達必要性的方式,對書寫新約的希臘語亦然。

新約中有許多命令式句子,但其中一個可能讓我們感到有些奇怪。在以弗所書4:25-27,保羅寫道: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這段經文的主要目的是警告我們不要濫用憤怒。然而,注意保羅引入這個主題的奇怪方式。他以一個命令式開始:「生氣。」他接下來會對這個聲明進行限定,但這裡我們實際上得到了一個去做某事的勸告。神的話語以命令形式告訴我們要生氣。這不是很奇怪嗎?這似乎與我們在聖經中學習到的關於人類行為規範的一切完全不一致嗎?我們不想被認為是憤怒的人,對嗎?然而聖經卻說:「生氣。」

基督徒行為的一般原則呼籲我們效法基督,而基督自己則效法了上帝。基督徒的美德在於效法某位向我們揭示完美公義標準的人。邏輯如下:上帝有時會生氣,基督有時也會生氣,因此,我們有時也應該生氣。

當然,上帝的憤怒和基督的憤怒總是正義的。這個「生氣」的命令並不是任何形式或程度的憤怒的表達許可;相反,我們被要求表現的憤怒也必須是在效仿。它必須像上帝的憤怒一樣,必須是正義的,而不是自私和爆發性的。

有時我們生氣是適當的,甚至是必要的。並不是每次生氣都有罪。有些發生在世界上、學校里、政府中和教會裡的事情,應該讓我們生氣。當上帝的真理被詆毀和扭曲時,我們應該對此生氣。當人類被侵犯時,我們應該對此生氣。如果我們對此不生氣,這表明我們對神聖事物的深刻冷漠。然而,關鍵是我們的反應要像基督的反應。我們應該對基督會對之生氣的事情生氣,不應該對基督不生氣的事情生氣。

耶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他與不同的人交往的方式不同。有時他接觸到犯下非常嚴重罪行的罪人,他以極其溫柔、敏感、關懷和寬恕的方式對待他們。在約翰福音第八章中,有一個這樣的場景。一名被捉姦在床的婦女被拖到耶穌腳前,而與她通姦的男子卻沒有被帶到耶穌面前。法利賽人利用這個機會來陷害耶穌。他們並不在乎這個女人的道德。他們只想要徹底毀掉她。他們不關心她的寬恕或恢復。

這是耶穌非常平靜的一個場合。他俯身在地上寫字,然後他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指控者一個個地離開了,只剩下那婦人和耶穌在一起。接下來聖經怎麼說?「然後他發怒了,對她說:『你這惡婦,與人通姦,你怎麼回事?我本該讓他們用石頭打死你。』」耶穌本可以這樣做,而且這樣做也是有理由的,但他並沒有這麼做。他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約翰福音8:10)她環顧四周,對他說:「主啊,沒有。」然後耶穌宣告:「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11)注意,他確實責備了她。他並沒有說:「去吧,繼續犯罪吧,這種行為無關緊要。」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到耶穌所表現出的平靜和對她的溫柔。她有罪,但耶穌明白她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罪過,他知道她的心靈是謙卑、痛悔和破碎的。耶穌沒有必要對她發怒。

相反,他對那些領袖們感到憤怒。耶穌對待當時的被任命為神職人員、社區領袖、位高權重之人時,他毫不留情。他對他們的虛偽和不公正毫不容忍,向他們展示了他的憤怒。然而,對於那些心靈破碎和被壓迫的人,他卻是溫柔的。

萊奧·杜羅徹(Leo Durocher)曾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經理,也是《好人留到最後》(Nice Guys Finish Last)的作者。他曾被問及管理棒球選手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說:「我的秘訣是我對團隊中的每個人都一視同仁。」我想,「這麼當教練很糟糕。」如果他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同樣的規則,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要求,那還可以。然而,有些人需要被溫柔對待,而另一些人需要更強硬的對待。如果我們要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就需要很大的智慧來知道何時該溫柔,何時該強硬。

耶穌掌握了這種平衡。他總是把憤怒留給那些本該知道更多、位高權重的人。因此,對於基督徒來說,恰當反映出基督的憤怒要考慮場合、時機和方法。然而,如果說有一種情緒充滿危險,可能會毀滅他人和我們自己的靈魂,那就是憤怒,尤其是在沒有被上帝的真理看守和節制的情況下。

保羅說:「生氣」,但他沒有接着說:「我要你們一直儘可能生氣。」相反,他說:「生氣卻不要犯罪」,因為他明白憤怒這種情緒是導致犯罪的強大推動力。當我們生氣時,可能會反應過度,可能會變得暴力,可能會變得充滿仇恨和刻薄。我們必須小心憤怒把我們引向何方。

相反的極端是,有些基督徒認為悲傷是罪過,認為如果他們的配偶或孩子去世,他們應該像斯多葛派那樣,在整個葬禮過程中都微笑。然而,聖經告訴我們,耶穌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熟悉悲傷。他在朋友拉撒路死時流淚。

悲傷是合情合理的人類情感。那些哀悼的人將得到特別的祝福。這些情感很正常,就像憤怒的情感很正常一樣。但是情緒是危險的,因為如果我們不在上帝那裡找到安慰,它們很容易滑入自憐或苦毒。希伯來書的作者警告我們,不要讓苦毒的根在靈魂中滋生,這樣我們的生命會被毀壞(希伯來書12:15)。你看,從悲傷到自憐,從悲傷到苦毒,從憤怒到苦毒,是多麼短的距離。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憤怒的人,他們的憤怒已經侵蝕了他們的靈魂。他們的憤怒在內心積壓了太久,逐漸但確實地侵蝕了他們的性格。結果,他們表現得憤怒、敵對,變得充滿苦毒。

所以保羅告誡我們要生氣卻不要犯罪,因為他明白憤怒可以而且常常是犯罪的契機。他的解決辦法是什麼?「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這是什麼意思?白天你可以盡情生氣,但一到日落,你就不能對發生的任何事情生氣?日落不是重點。這是猶太人中的一句諺語:「不要讓太陽落在你怒氣上。」意思是什麼?不要心懷怨恨,不要培養它,不要抓牢它;相反,讓它消散,讓它消失。這對我們來說常常很難,尤其是在與我們最親近的人的關係中。我們生氣,然後犯罪,心懷怨恨。我們開始滋生和培養敵意、復仇欲望和試圖報復以傷害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保羅指示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有句諺語說懶散的手是魔鬼的作坊。而我要說,不,未解決的憤怒才是撒但的作坊。如果他能把一個原本健康的人扭曲變形,讓他的憤怒變成苦毒,他就能毀滅那個靈魂以及沿途的許多人。

在這段經文後面,保羅告誡道:「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0-32)這段經文中的關鍵詞是「惡毒」。那是潛伏在憤怒陰影中的危險:憤怒能讓我們變得惡毒。在刑事司法系統中,「預懷惡意」指的是帶着憤怒的意圖、帶着傷害他人的目的去做某事。那是未解決憤怒的果實。

我們可以生氣。事實上,根據上帝的話語,我們必須對某些事情感到憤怒。然而,這種憤怒必須始終帶到上帝面前,按照他的公義和他的憤怒的標準來評判。

R. C. Sproul是利戈尼爾事工(Ligonier Ministries)的創始人、佛羅里達州桑福德聖安德魯禮拜堂(Saint Andrew's Chapel)的首任布道和教導牧師、改革聖經學院(Reformation Bible College)的首任院長以及《Tabletalk》雜誌的執行主編。他的廣播節目"更新你的思想"(Renewing Your Mind)每天仍在全球數百家廣播電台播出,也可在網上收聽。他著有《上帝的聖潔》(The Holiness of God)、《上帝的揀選》(Chosen by God)和《人人都是神學家》(Everyone’s a Theologian)等一百多本書。他鏗鏘有力地捍衛了聖經的無誤性,並強調上帝的子民需要堅定地站在祂的話語之上,因此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