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当前页面: 观点与评论 |
没有规矩不成仁慈

没有规矩不成仁慈

《纽约时报》在周六头版宣布本笃十六世的逝世,对比他和他继任者的教宗生涯。

据报道,两人私交很好,但有时是一种尴尬的安排,方济各果断地重塑教宗形象,解雇或降职本笃任命的许多传统派官员,并将仁慈的美德提升到本笃花了数十年时间完善并执行的规则之上。

一位天主教信徒拍摄罗马天主教会领袖教宗本笃十六世。 | (图片:REUTERS/ Max Rossi)

作为一个新教徒并(充其量是)天主教领域的业余观察者,我无法评论这一分析的公正性。然而,有趣的是,这种话语在仁慈与规则的对比中,指出了整个社会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宗教和世俗。事实上,如果没有规则,没有被正确相信并应用的规则,仁慈是不连贯的。只有在有规则的情况下,而且是公正的规则,对其违反的宽恕才能被视为仁慈的行为。

对基督教来说,更重要的是,该评论的背后是这样一种观念,即规则本身既不能以仁慈为动机,也不能体现出仁慈。这是一个常见但危险的想法,如果是真的,将证明对信仰具有致命威胁。今天,它也被相当有选择地应用。基督教明确指出,人类被设计成某种生物。我们是自由并自我决定的,而其他生物则不然。燕子是本能地筑巢,而我们是自由、有意识地设计房屋。然而,我们的自由是在人性限制所设定的某些参数内运作的。例如,我不能从帝国大厦上跳下来飞走,也不能跳进沸腾的油锅里而期望毫发无伤。

然而,人性也有一个道德的形态。损害我的不仅仅是跳下高楼那么简单。也有可能是道德上的损害。以某些方式行事会毁了我,在精神上、身体上,甚至是永远的伤害。也许自相矛盾的是,我的自由需要规则,而这些规则有时与我的本能相悖。因此,这些规则被赋予了我,并且在必要时由外部权威强制执行,无论是家庭、雇主还是教会,都是一种仁慈。

说来奇怪,在新冠时代,《纽约时报》本身也多次论证了类似的观点,当时,如果我们要对邻居,尤其是对弱小者表示恩惠和怜悯,接种疫苗并戴口罩被认为是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因此,灰色女士(Gray Lady,纽约时报绰号)似乎认为教皇本笃十六世由于明显关注道德规则而在某种程度上不那么仁慈,这是一个相当奇怪推论。但话说回来,这完全是可以预见的。那些新冠规则符合原子式的个人主义,而这种个人主义的结果则是除了人类生存的延续之外,没有共同的愿景。生命变成只不过是对死亡的回避。

作为对比,基督教与现代世俗主义不同:它是一种仅仅逃避死亡的宗教。它是一种追求上帝的宗教,并将此生与来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报对规则和仁慈的选择性态度背后是更深层次的人类学转变:我们现在被要求将生命视为存在的全部,但我们不允许去规定这种生命可能包括什么。这样做对现代人而言相当讨厌。

本笃十六世以及任何认真对待信仰基督徒的真正困难就在这里。基督教在当代的巨大“罪孽”来自于它的信念,即繁荣不仅包括对死亡的否定,而且包括对生命的肯定,以及对人生为上帝而活的肯定。为了使之成为现实,基督教别无选择,只能向自己的信徒和正在观看的世界指出显而易见的事实,即现代性革命是一场灾难,人类不可能想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某些生活方式和选择就是比其他方式更好,而有些则是内在的破坏性。

同样,我不能对本笃教宗的工作发表任何权威的评论。但是,任何基督教领袖如果设法将仁慈与规则分开,使前者优先于后者,那就不是真正的仁慈了。相反,他将是严重失职的人。他甚至可能只是在向这个时代的精神献媚。因此,用这样的术语来解释规则和仁慈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一种争论,不如说是一种品味的陈述——现代人对许可和自主的品味,最终根本就相当不仁了。

卡尔·特鲁曼(Carl R. Trueman)是格罗夫城市学院的圣经和宗教研究教授。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会历史学家,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宗教与公共生活领域的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