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啟示錄3章:脆弱卻美妙的教會

啟示錄3章:脆弱卻美妙的教會

(圖片:Unsplash/Tim Marshall)

美國總統發布的最佳講演之一,是1963年6月23日的西柏林講話。

不到兩年前,東德豎起了臭名昭著的柏林牆,它已成為國際上一個意味深長的象徵,表明那些自由人和那些處於共產主義鐵蹄下人們之間的巨大鴻溝。

約翰·肯尼迪總統站在勛伯格市政廳(Rathaus Schoenberg)的台階上,面對45萬名柏林人的觀眾說:

「兩千年前,最自豪的誇口是civis romanus sum[我是羅馬公民]。今天,在自由的世界裡,最值得驕傲的是我是柏林人!……所有自由人,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裡,都是柏林公民,因此,作為一個自由人,我對『我是柏林人』這句話感到驕傲!」

耶穌在啟示錄里寫的第六份信是給非拉非鐵教會的,這教會的意思是「兄弟之愛」(啟示錄3章7-13節)

我們的主沒有對這個教會進行哪怕是一絲的責備。他對他們只有讚美。因此,各地致力於成為基督在全世界肢體的基督徒可能會高興地說:「我想成為非拉非鐵教會的人。」

每個教會都應該像非拉非鐵教會一樣,因為它是一個非常有愛的教會。它堅定地致力於教義的純潔性並敬虔的生活,但與以弗所教會不同的是,它並不冷漠,也不是律法主義,也不缺少足夠的關懷。它在堅守聖經真理和以慈善態度行事之間取得了必要的平衡。

美國牧師和作家謝伍德·艾略特·維特(Sherwood Eliot Wirt)曾說過:「我已經知道,談論強勢和弱勢教會,大教會和小教會是沒有意義的。這種分類是不現實的,也是不重要的。只有一個有愛的教會或一個無愛的教會。」

使徒保羅說,他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給窮人,甚至自己身體被焚燒,但如果他的心裡沒有愛,他仍然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他以基督的名義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許多年前,從一次長途旅行回家後,我的父母告訴我一個非凡的經歷。他們說,在他們旅行的某一時刻,他們很餓,決定在一家餐館停下來,結果這家餐館非常擁擠。所有的桌子都滿了,沒有地方可以坐下。看到他們的困境,一位獨自坐在一張桌子旁的副警長邀請他們到他的桌子上坐下。

我的父母說,不知怎的,談話轉到了信仰問題上,副警長開始分享一個奇妙的故事。他表示,他的許多家庭成員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一再要求他和他們一起去教堂。他總是含糊其辭,有時只是大膽地拒絕。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反感他們的要求。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在這一年的秋季舉行復興儀式時再次問他。這一次,他說他接受了他們的邀請,但他的打算是阻止他們再邀請他去教會。

在去參加禮拜之前,他喝了一些威士忌,這樣他的呼吸中就會有很重的酒味。然後他在自己身上潑了一些酒,就像潑古龍水一樣。他想,毫無疑問,滿身的酒氣和被認為的醉意,他將在整個教會面前讓他的家人難堪,再也不會被邀請。

然而,令他驚訝的是,他從每個人那裡得到的反應正好相反。他的家人很高興他能和他們在一起,而教會也用恩典和愛壓倒了他。他被他們真誠的感情所感動,說他無法抗拒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基督。

耶穌說非拉非鐵教會有「略有一點力量」(第8節)。換句話說,他們是脆弱的,但他們很美妙。他們不是一個突出的教會,可能沒有多少成員。他們並不時尚。然而,耶穌說,他發現他們是虔誠的。

你知道基督是如何定義一個成功的教會?成功不是由奉獻、會員人數多少、社區地位或牧師的博學來決定的。事實上,這是許多人定義一個傑出教會的方式。但真正成功主要是由一個標準決定的——虔誠。聖經說:「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書4章2節)。世界上沒有任何機構比基督的教會得到更大的信任——這信任是遵守神的話語和宣揚他的名(第8節)。

妻子和我是在一個教堂里結婚的,在聖堂的前面有一個標誌,上面寫着「知他並使他為人所知。」這很好描述了教會的使命。借鑑非拉非鐵教會的做法,一個類似的標語可能是:「遵守他的道,宣揚他的名。」這就是非拉非鐵全心全意致力的事情。

耶穌還說,他在這個教會面前設置了一扇「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當上帝的子民忠心耿耿時,復興就會爆發,為傳福音和其他推動上帝國度的使命努力提供新的機會。如果基督徒的愛與為罪懺悔的心結合在一起,來自神的新風就會衝過他的房子,清除撒狄教會式的腐爛氣味,用非拉非鐵復興的甜美馨香取而代之。

我最近了解到一位客座牧師,他說他在一次復興會議上以非凡的精力講道。然而,在為期好幾天的聚會結束後,他說這似乎對教會或社區沒有什麼影響。

「我從這位沮喪的牧師那裡了解到失敗的原因,他告訴我,教會的兩個著名家庭之間出現了分裂,他無法治癒。」客座傳道人說,「這兩個家庭多年來都參加了教會的活動,但拒絕彼此交談。」

今天的教會對真正復興的經歷幾乎一無所知。但如果有相當數量神的兒女願意懺悔懇求:「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篇51篇10節),他們就會看到神在他們中間的運行,這可能會讓在座眾人如坐針氈。

復興是教會歷史上所謂的非拉非鐵時期(1700-1900年)的特點。這一時期是以弗所教會或使徒時期以來最偉大的傳教時代。這些神的巨大運動——大覺醒——復興——衛斯理、惠特菲爾德、愛德華茲、芬尼和穆迪的時代,使成千上萬的人得到了拯救,甚至在1730年代和1740年代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殖民地。這些覺醒是在世俗理性主義被強調,而對神的事物的渴望被嚴重壓制的時候發生的。

最後,主在給非拉非鐵教會的第六封信中承諾,他將迅速回來,使他們免於大災難,大災難將降臨到整個世界,試煉屬於世界的人(第10節)。

有些人認為這段經文有直接的應用,可能指的是帝國世界的危機,特別是當時的羅馬帝國,這對信徒和非信徒都有影響。但基督應許會保護他的信徒安全。

然而,其他人,如克拉倫斯·拉金(Clarence Larkin)在他的The Book of Revelation(暫譯為「啟示錄這卷書」)中認為:

「他的『災難時刻'必須仍然是未來的,無疑是指『大災難』,它將在主再來建立他的千年王國之前降臨到『整個世界』,而且由於應許是『非拉非鐵教會』不會經過苦難,這不是進一步證明教會將在苦難之前被『取走'[被提]嗎?」

無論哪種解釋正確,信息都很明確——無論困擾信徒的考驗有多大,那些對主保持忠誠的人可以永遠確信他們在基督的關懷下是安全的。

不僅如此,基督的忠實追隨者被應許成為上帝聖殿中的支柱,擁有穩定、受人尊敬的地位和支持。上帝將把他的名字寫在他們上面,使他們帶有仁慈主人的烙印。因此,他們可以進入上帝之城——新耶路撒冷,在那裡他們也將得到一個新的名字,使他們有資格看到他的面,並永遠快樂地侍奉他(第12節)。

使徒保羅寫道:「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章9節)。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13節)

馬克·克里奇(Mark H. Creech)牧師是北卡基督徒行動聯盟(Christian Action League of North Carolina Inc)公司的執行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