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思考耶穌的最糟糕方式

思考耶穌的最糟糕方式

譚子謀的《誘惑》描繪馬太福音4:1-11中耶穌深刻的靈性旅程。 | Zimou Tan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斯·杜塔特(Ross Douthat)在他的書《壞宗教:我們如何成為異端國家》(Bad Religion: How We Became a Nation of Heretics)中總結了我們的文化氛圍,稱「自戀泛濫」,「同情削弱」。

我同意,你呢?

為了支持他的看法,杜塔特提供了以下證據:「2010年,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當代大學生在評估他們將自己置於他人境地的能力的測試中,得分比1970年代的前輩低約40%。他們比父母那一代更有可能同意諸如『其他人的不幸通常不會讓我感到很大困擾』這樣的陳述,並且不太可能同意諸如『我有時會試圖通過想象嘗試從朋友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以此來更好地理解他們』和『我經常對比我不幸的人懷有溫柔、關切感情』這樣的說法。」

杜塔特繼續引用社會學家克里斯蒂安·史密斯(Christian Smith)和帕特里夏·斯內爾·赫爾佐格(Patricia Snell Herzog)的類似研究,他們發現參與研究的人認為「沒有人有任何自然或一般的責任去幫助其他人」。如果他們忽視了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是無罪的,受訪者說。即使在被迫回答——那些自然災害或政治壓迫的受害者呢?那些對自己的貧困或殘疾不負責任的無助之人呢?他們回答說:「不,這些人無關緊要。」

你可能會說這種感覺是仇恨,但實際上,它是另一種更醜陋的東西——冷漠。牛津詞典將冷漠定義為「缺乏興趣、關心或同情;不重要」。

你可以在電影《伸冤人》(The Equalizer)中看到冷漠的表現,當主要反派總結他對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所扮演角色的感受時說:「我對你沒有任何感覺。你就像絨毛或瓶蓋,只是一個要去除的東西。」

在對其他人的冷漠如此廣泛的情況下,對上帝和耶穌的冷漠也就不足為奇了。喬治·巴納(George Barna)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對宗教抱有「不知道/不關心」態度的「無所謂主義」(Don’ts)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普遍:「略多於四分之一的嬰兒潮一代和建設者一代(28%)可以被歸類為『無所謂者』——即那些不知道、不相信或不在乎上帝是否存在的人——而大約同樣比例的X世代成年人(31%)也可以被歸類為這樣的人,接近一半的千禧一代(43%)是『無所謂者』。」

愛他或恨他

在福音書中,除了或許羅馬當局對耶穌的態度外,你看不到對耶穌的太多冷漠。相反,更多的是那些明白基督是誰以及他對他們說了什麼的人表達出的兩種正確回應:仇恨或敬畏/愛。

從負面來看,耶穌的教義深深扎入了許多宗教領袖的內心,他們恨他到殺他的程度。那些對他的生命之糧教義感到厭煩的偽弟子用政治正確的方式說道:「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約翰福音6:60)。甚至他的家人,在早期也認為他走上了歧途,並試圖「拉住他」(馬可福音3:21)。

今天有些人也有同樣的感覺。例如,當弗吉尼亞·斯特姆-歐文斯(Virginia Stem-Owens)教授要求從未讀過耶穌的登山寶訓的大學生寫一篇關於它的文章時,一些回應是:

「我不喜歡登山寶訓。不僅難讀,而且讓我覺得我必須完美,而沒有人是完美的。」

「講道中要求的事情很荒謬。懷恨在心就算『殺人』?這樣看一個女人是錯誤的?這些是我聽過的最極端、最不人道的言論。」

「這些東西非常嚴格,幾乎不允許在生活中有任何樂趣,不能不考慮這是不是罪嗎?」

「有句老話說『不要相信你讀到的所有東西』,這句話在這種情況下適用。」

然後,你會看到對基督身份的完全相反的回應,我認為這最好由彼得來說明,他在看到耶穌使船裝滿魚的奇蹟後,起初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5:8)。後來,當其他門徒因耶穌的艱難教導而離開時,基督問十二使徒是否也要離開,彼得喊道:「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翰福音6:68)。

你可以恨他或愛他,但對他最糟糕的態度是冷漠。恨或愛的回應代表耶穌的教導直擊人心,而在我看來,現在恨耶穌的人比對他無動於衷的人更有希望。為什麼?因為他們理解他所宣告的內容。

歐文斯同意這一點,她對學生們對她作業的回應說:「我覺得奇怪而令人鼓舞的是,聖經對那些誠實但無知的耳朵仍然是令人反感的,就像在第一世紀一樣。對我來說,這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它的重要性。」

蒂姆·凱勒(Tim Keller)這樣說:「任何認真思考登山寶訓並開始理解上帝希望你做什麼、我們應該過怎樣的生活的人,都不會離開時說,『多美的教導,多美的想法。』不——一個有思想的人會仰望天堂說,『上帝,救我脫離登山寶訓!』」

這是不是你?

如果是,那麼我仍然認為你比那些對基督的教導無動於衷的人更接近天堂。對基督感到冒犯是許多基督徒的起點,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上帝的靈降臨在他們身上(約翰福音3章),最終,他們看到了「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後書4:6)。

如果這還沒有在你的生命中發生,我希望它很快會發生。某天,當你想到耶穌和你過去的人生時,你會回應彼得的話:「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羅賓·舒馬赫(Robin Schumacher)是一名軟件主管和基督教護教學家,他撰寫過許多護教文章,擁有基督教護教學碩士學位和新約聖經研究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