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野火和乾旱是神的審判嗎?給每個基督徒的緊急一課

野火和乾旱是神的審判嗎?給每個基督徒的緊急一課

周日,2.2萬多名消防員在西部地區與「極端火情」作鬥爭,房屋被燒毀,成千上萬的居民逃離快速蔓延的火焰。周日,美國最大的火災仍在增長,這是消防員在全國各地與88場大型野火作戰的其中一場。周六又報告了六場新的大火。

Jim Denison

與2020年相比,迄今為止,加州的燒毀面積增加了257%。一位火災分析家指責「極度乾燥的天氣」很有道理:科學家說,目前的乾旱正在創造122年的記錄。美國西部近90%的地區現在被認為處於乾旱狀態。乾旱目前從西海岸向東延伸到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

這是神的審判嗎?

「天閉塞不下雨」

毫無疑問,神有時使用乾旱作為對罪的審判。

以利亞的時候,神用乾旱來對付以色列(列王紀上17章1節),並在哈該的時候因為人的罪而「命乾旱臨到地土、山岡……」(哈該書1章11節)所羅門預見了有一天會因為人的罪而「天閉塞不下雨」(列王紀上8章35節)

耶利米書14章以嚴重措辭描述了這樣的審判:「耶和華論到乾旱之災的話臨到耶利米:『猶大悲哀,城門衰敗,眾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聲上達。』(1-2節)乾旱影響富人也影響窮人(3節),嚴重到了「耕地的也蒙羞抱頭」程度(4節),野生動物也受殃及(5-6節)。

耶利米的回應是為他之民的罪而懺悔並禱告祈求神的恩典:「耶和華啊,我們的罪孽雖然作見證告我們,還求你為你名的緣故行事。我們本是多次背道,得罪了你。」(7節)

耶利米承認神是唯一真神,因此神是唯一能拯救他們的那一位:「外邦人虛無的神中,有能降雨的嗎?天能自降甘霖嗎?耶和華我們的神啊,能如此的不是你嗎?所以我們仍要等候你,因為這一切都是你所造的。」(22節)

擊敗埃及諸神

聖經明確教導了神有時使用自然災害來審判罪並呼召罪人悔改。然而有時在這種情形下,他首先會通過自己的先知和其他代表向人發出警告,比如摩西在法老前那樣(出埃及記5-12章)。如果他們不願悔改,神就直接回應他們的罪。舉例而言,每次襲擊埃及的災害都是直接擊敗埃及的異教神(參見出埃及記12章12節)。

對我這樣的保守派基督徒而言,也許很容易把西海岸的乾旱歸咎於住在那裡的人。比如說,好萊塢一些人為首的不道德之事以及許多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的反宗教行為。但乾旱也波及到了愛達荷州、北南達科他州、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這些州可不以不道德、反宗教聞名。

與埃及的乾旱不同,當前的乾旱並不是具體某項罪的後果。我也沒察覺乾旱開始之前神發出過先知式的警告。

結論就是,我並不拿當前的乾旱視作神對美國西部主動的審判,而視其為生活在一個墮落、破碎世界的後果(羅馬書8章22節)。悲劇每天都在我們眼前發生,就像猶他州昨天引發了導致7人死亡車禍的沙塵暴,還有本月早些時候導致地鐵洪災的紐約暴雨那樣。

然而,我確信神想要使用乾旱和野火來給我們上一堂至關重要的課。

「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早期的基督徒生活在源於現實的緊迫感之中。羅馬世界裡,人的預期壽命是今天的一半。基督徒尤其處於危險之中——在基督教時代的前三個世紀,有超過一百萬人為耶穌而死。

但他們的緊迫感並非自己境遇的產物。他們知道「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羅馬書13章11節),牢記耶穌教導的「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翰福音9章4節)。他們的主警告他們:「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馬太福音24章42節)

今天我們所討論的災難應該提醒我們,自己的人生並不比早期基督徒們更有確定性。儘管有所有的科技進步,我們依然無法阻擋乾旱、預防野火。儘管有這一切醫療科技,我們也無法終結當前的疫情或預知下一場瘟疫流行。從平均數來看,也許我們會活得更久,但我們沒有誰能確保有另一天可活。

然而,我在許多美國的基督徒中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急迫感。我們也許從神學上相信耶穌明天就可能再來或者我們今天可能就要死了,但我們需要把這個信念付之實踐。我們的信心越迫切,那我們就越渴望分享福音,勇敢地為我們的主挺身而出,以準備好為終有一日站在他面前而活。

在重症監護室里分享耶穌

用一個重要的榜樣結束今天的文章。

今天請與我一起為喬納森·洛茲(Jonathan Lotz)禱告,他是安妮·格雷厄姆·洛茨(Anne Graham Lotz)的兒子、葛培理的孫子。喬納森因罹患新冠肺炎正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安妮請我們為他不用繼續使用呼吸機並全然康復而禱告。「50年前,我能用雙臂把我兒子舉起來,」她在星期六的一篇文章中寫到,「現在我把他放在耶穌的臂膀中。」

昨晚,安妮在她臉書更新了她兒子的病情,說星期日早上兒子給她發來消息:「我身體疲憊不堪,但在靈裡面無比活躍!」他還說,「我有幸和急救室、重症監護室的工作人員分享耶穌!何等救主!神是如此之善。」

你今天會和誰分享耶穌呢?

此文源自吉姆·丹尼遜博士(Jim Denison)的每日文化評論(www.denisonfor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