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國際 |
緬甸軍方在基督徒頻繁被襲之際縱火焚燒大教堂

緬甸軍方在基督徒頻繁被襲之際縱火焚燒大教堂

2018年5月12日在緬甸北部偏遠地區,境內流離失所者為躲避緬甸軍隊與少數民族叛亂分子之間重新爆發的戰鬥,在克欽邦南馬提的一個教堂院落避難。 | YE AUNG THU/AFP via Getty Images

據報道,緬甸佛教民族主義軍政府的士兵放火焚燒了基督教占多數的克欽邦的聖帕特里克大教堂。在針對基督教社區和宗教場所的襲擊不斷升級的情況下,這座歷史悠久的教堂化為灰燼。

據總部設在英國的監察機構全球基督教團結聯盟(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報道,就在上周日該教堂舉行一年一度的聖帕特里克節慶祝活動之前,克欽邦基督教徒的重要精神和文化地標——聖帕特里克大教堂在該地區正在進行的軍事行動中被燒毀。

據梵蒂岡新聞社《Fides》報道,上周日下午4點左右,八莫(Banmaw)地區發生火災。在這場大火之前,教堂內曾發生過一些破壞事件,包括在2月26日時,神父住所、教區辦公室和一所中學被拆毀。

軍政府的正式名稱是國家行政委員會。它在基督教人口眾多的地區加強了攻勢。

近幾個月來,又有幾座教堂和宗教場所成為軍政府軍事行動的犧牲品。2月6日,位於欽邦敏達的聖心教堂被空襲摧毀,這是另一個基督徒占多數的地區。

3月3日,克欽邦八莫教區聖米迦勒天主教堂的牧師中心被空襲夷為平地。

八莫教區成立於2006年,由雷蒙德·蘇姆魯特·甘(Raymond Sumlut Gam)主教領導。該教區位於山區,擁有40.7萬多人口,其中包括2.7萬多名受洗的天主教徒。

自2021年2月發生軍事政變以來,該地區面臨着日益嚴重的不穩定局勢。緬甸陷入了國內衝突。

軍政府加強了對平民區和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地的空襲,在克倫邦和克倫尼邦也是如此,這些地方有許多基督教社群。

對教堂、甚至佛教寺院和其他禮拜場所的襲擊,其實是向那些被控支持少數民族抵抗運動的社區報復。

暴力事件激增的同時,少數民族抵抗組織也發起了旨在對抗軍方控制的「1027行動」。

作為行動的一部分,少數民族武裝團體攻占了軍政府的數百個軍事基地。這表明軍政府已嚴重失去控制,士氣低落。軍政府內部正在經歷叛逃和投降。

人道主義救濟信託基金組織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稱,「1027行動」為更廣泛的民主運動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這次行動卻引起了當地軍事指揮官的殘酷回應。他們加倍努力鎮壓反對派。撣邦衝突的升級,是緬甸自2021年軍事政變以來最激烈的衝突。

雖然緬甸大部分人口是緬族和佛教徒,但該國也有多個民族和宗教社區。

約20%-30%的克倫族人信奉基督教。在欽邦和克欽邦,大多數人口信奉基督教。這使該地區成為軍方行動的目標。

長期的迫害導致許多人逃離緬甸,到印度和泰國等鄰國尋求避難。有些人甚至遠赴美國和澳大利亞定居。然而,許多人仍滯留在靠近緬甸邊境的難民營中,面臨着數十年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