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為什麼與持反對意見的人進行對話很重要?

為什麼與持反對意見的人進行對話很重要?

對話很重要!近來,隨着人們越來越多地沉浸在社交媒體的「回音室」(只能聽到與自己的聲音共鳴的回音)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看到了這一點,例如來自NBC的這則新聞報道。事實上,它已經變得如此猖獗,以至於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由於使用社交媒體而產生的兩極分化問題。

互聯網本應改變世界,使之更美好。這本是一個打開新的可能性和全球和諧的世界的工具,因為它使思想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流動。但是,今天互聯網的主要門戶,如Facebook、谷歌和YouTube,已經發現,他們通過向人們提供他們想聽和想看的新聞內容,來實現他們的最佳效果(即廣告收入)。操縱的算法延續了一個反饋循環——右翼分子只聽到那些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人的聲音;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存在於一個基本上同情她自己觀點的網絡世界。對於普通的宗教或反宗教的網絡用戶也是如此。它允許人們生活在一個回音室中,在那裡他們可以免受與他們意見不同的人的影響。

網絡世界日益黨派化的性質往往會使得可以良好對話的問題加劇。訪問任何一個專門討論宗教話題的臉書小組,你會發現討論中的事情很快就會變得尖銳。許多對話都變成了在我們精心建立的世界觀的壁壘上投擲手榴彈。

無神論者攻擊「信仰者」,而信徒則以妖魔化他們的對手作為回應。網上的互動沒有語氣、情感和肢體語言,這對我們的對話沒有幫助,而我們在面對面的對話中卻能從中獲得許多線索。因為一個網上的微笑的「表情符號」並不完全等同於真的給別人一個真心的微笑。

在過去的15年裡,我在主持《不可思議》(Unbelievable)廣播節目和播客時,一直試圖重新啟動良好對話的概念,以及它對我和那些聽眾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目標是將神的討論重新納入公共領域,讓所謂的反對者再次傾聽對方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有一些人的想法被改變,包括我。

我還尋求擴大對話的範圍。如果我們嘗試與我們自己的圈子之外的人交談呢?我們可以從邀請非基督徒進入我們的對話中學到什麼?

圈子是用來打破的,在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無論是信徒還是非基督徒,只要在谷歌上搜索一下,就會對找到很多對基督教產生的激烈懷疑。如果基督徒想接觸和分享他們的信仰,他們需要為他們將遇到的爭論做好準備。

但現代護教學有一個印象問題——它常常被認為是學術界和知識分子的專屬領域。一般的基督徒會把為上帝辯護的哲學論據和為基督教提供歷史性證據看作是抽象的,與現實生活中的世界相離甚遠。

由於我傾向於在護教學圈子裡活動,我知道有許多人,對他們來說,基督教的理性論證是他們走向信仰的重要部分。但對於大多數在生命早期階段接受信仰的基督徒來說,護教學往往是在信主後才發現的。

我並不是在經過深思熟慮的信仰論證基礎上成為信徒的。相反,我經歷了神,這使得我相信基督教的真理。然而,一旦這種信念紮根,我就經常受到挑戰,也可能有理由懷疑這種經歷,放棄我的信仰。這時,護教學開始發揮作用,提供客觀證據,證實我與上帝相遇的主觀經歷。

在目前爭論和對立的辯論氛圍中(尤其是在網上),我在聰明人之間主持的理智、有分寸、通常是友好的討論,引起了聽眾的共鳴。

如果辯論只是強化雙方自己的觀點,那就有點毫無意義。但好的對話有一個習慣,就是超越辯論的修辭和得分,而是為真的學習開闢一個空間。在最好的情況下,這樣的討論使人們重新思考他們的觀點,並為新的理解方式留出空間。

在一個假新聞、假膚色、甚至假靈性的時代,人們正在尋找關於信仰的真實對話,以幫助他們自己做出決定。在生活中,我們很少能得到任何絕對的證據。我沒有把懷疑看作是信仰的敵人,而是把它看作是理解我們信仰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不再彼此交談,就意味着我們幾乎沒有機會理解他人。

「鐵磨鐵,磨出刃來」是信徒們經常使用的一句諺語,用來描述他們可以從相互的屬靈鼓勵中受益的方式。但是我發現,當信徒和非信徒對話時,這句話也同樣適用。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的世界觀可能會受到一些衝擊,但是如果以正確的心態進入對話,一個脆弱的信仰最終可以被錘鍊成一個更堅韌、更銳利的信仰。

賈斯汀·布里爾利(Justin Brierley)是Premier Insight的神學和護教學編輯,該公司製作諸如Unbelievable?(難以相信?)、The Big Conversation(對話)之類的播客。 在《大對話》中,他主持了對信仰、生活、科學和意義問題持不同觀點的人之間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