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一位印尼華裔基督徒的信仰之旅

一位印尼華裔基督徒的信仰之旅

尤爾根·莫爾特曼(Jürgen Moltmann)曾經寫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難不僅僅是他的受難;也是窮人和弱者的苦難,耶穌在自己的身體、靈魂和合一中同經受着這些苦難」(莫爾特曼,1992年:130)。

在人類紛繁蕪雜的歷史中,有幾個時刻迴響在所有時代,與超越時間和文化的深刻真理共鳴。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就是其中之一——這是權力、真理和正義的關鍵交匯點,在當今社會仍然引起共鳴。當我們深入思索馬可福音15:1-15節時,我們不僅發現了圍繞基督受難的歷史事件,還發現了直接影響我們生活的永恆原則,生活在印尼這個複雜環境中的印尼華裔基督徒尤其感同身受。

權力的遊戲

我們的旅程始於猶太公會和羅馬當局策劃的權力遊戲,記錄在馬可福音15:1-5節。在努力維護控制並保持權力地位的過程中,他們密謀壓制耶穌基督所體現的真理之聲。然而,面對他們精心策劃的陰謀,耶穌並沒有以武力或報復作為回應,而回以堅定的沉默——這是對這個世界權力的一種反抗。

在一個權力常常凌駕於正義之上、壓迫籠罩着邊緣群體的社會中,我們也發現自己在與試圖壓制公義之聲的體制搏鬥。作為印尼華裔基督徒,我們歷史上一直承受着歧視和邊緣化的重壓。從被壓迫的日子到自由黎明,我們的社區在追求平等和被接納的道路上面臨無數挑戰。

歧視在印尼華裔社區內依然存在,源於他們曾被視為外國人並接受殖民者宗教的歷史地位。正如雲昌耀(Chang-Yau Hoon)所言:「按種族,我是華人;而憑恩典,我是基督徒」,突顯了印尼華人基督徒的獨特身份。雖然他們的華人血統通過與中國的祖先聯繫仍然顯而易見,但在印度尼西亞生活了幾代人之後,他們已經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和語言,同時堅定地持守基督教信仰。儘管法律改革承認華人社區是印尼人,但在他們的日常活動中仍有歧視情況存在。

然而,像耶穌一樣,我們受呼召對抗權力遊戲——不是用這個世界的武器,而是用我們信仰的堅定力量。在耶穌的沉默中,我們找到了勇氣堅定地站在我們的信念中,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信任上帝的計劃。

犯罪交換

隨着敘述的展開,我們面臨着悲催的選擇,要在巴拉巴(Barabbas)——一個罪犯,以及真理和愛之化身耶穌這兩者中做出選擇。儘管耶穌是無辜的,人群卻喧嚷着釋放巴拉巴,這令人心酸地提醒我們,人類傾向於接受黑暗而不是光明,憎恨而不是愛。

對於印尼華人基督徒來說,這個選擇與他們的信仰之旅息息相關。在歷史上,他們經歷了迫害和偏見,經常因為他們沒有犯下的罪行而受到不公正譴責。然而,在面對這種不公正時,他們被召喚成為基督的真理化身,屹立於逆境之中。

查爾斯·科佩爾(Charles Coppel)的著作《印尼華裔危機》(Indonesian Chinese in Crisis)描述了身處1965年末到1967年「風暴兩年」(two years of the storm)時段中的印尼華裔。在此期間,印尼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殘留的反共清洗以及經濟危機導致少數族裔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劇,他們被視為共產主義威脅、第五縱隊和經濟破壞的替罪羊。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頻發,這標誌着印尼華人在印尼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預示着新秩序政府下的歧視性法律和做法。從1996年到1999年,幾個印尼城市爆發了反華事件,通常由無關事件引發,導致華人所有的財產被毀。在這一時期,保守伊斯蘭主義因素和政府行動加劇了對華人的反感情緒。

在一個往往將自身利益置於正義之上的世界中,我們必須警惕地維護正義和誠信的原則。正如耶穌在受背叛和譴責時堅定不移一樣,我們也必須在對真理和愛的承諾上保持堅定。

為了獲得生命而面臨死刑

最後,我們來到了耶穌受難令人心碎的高潮——這一幕象徵着神聖目的與人類脆弱的碰撞。儘管彼拉多認識到耶穌的無辜,但人群的呼聲卻占了上風,導致上帝之子被釘在十字架上。

然而,在這看似毫無希望的局面中,我們發現了十字架的變革力量——這是救贖和新生命的象徵。對於印尼華人基督徒來說,十字架是在壓迫和不公面前的希望之光。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上帝的愛和犧牲也有能力帶來新的開始和最終的勝利。

在我們反思基督受難的深刻含義時,讓我們銘記,作為印尼華裔基督徒的旅程與十字架的信息息息相關。在社會動盪和文化緊張的環境中,讓我們永遠不要失去對上帝之愛所擁有變革力量的追求,這種力量超越了所有界限和分歧。

十字架與基督身體的掙扎

接受十字架真理對印尼華裔基督徒和所有國家基督肢體的掙扎和苦難都密切相關。全球基督徒正在為正義、和平和愛而受苦和奮鬥。在逾越節這一時刻也許能夠表明並感受到我們的掙扎和苦難,並成為信仰力量和愛中寧靜的工具。暴力、受害者和勝利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交織在一起。正如米羅斯拉夫·沃爾夫(Miroslav Volf)所斷言的:「在十字架上,基督既將上帝與暴力受害者聯繫在一起,又將受害者與上帝聯繫在一起,使他們受到上帝的保護,並與他一同享受他們被剝奪的權利」(米羅斯拉夫·沃爾夫,《排斥與擁抱》,Exclusion & Embrace)。

結論

印尼華裔基督徒在印度尼西亞的感人敘事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共鳴,突顯了對正義、和平和愛的持久奮鬥。當我們與基督的苦難一起擁抱十字架時,願我們在信仰和合一中找到力量,超越界限,在一個渴望和解與希望的世界中展現上帝變革的愛。

參考資料:

查爾斯·科佩爾(Copel, Charles A.)《印尼華人危機》(《東南亞出版系列》)。牛津,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983年。

雲昌耀(Hoon, Chang-Yau)「按照種族,我是華人;按照恩典,我是基督徒:在印度尼西亞談判華人身份和基督教。」收錄於《印尼華人再評估》(In Chinese Indonesians Reassessed),第159-177頁。Routledge出版社,2012年。

莫爾特曼,尤爾根(Moltmann, Jürgen),《生命之靈:一種普遍的肯定》(The Spirit of Life: A Universal Affirmation)。明尼阿波利斯:堡壘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