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耶穌講過最可怕的比喻

耶穌講過最可怕的比喻

有時候,我讀聖經時會感到恐懼,真的會讓我脊背發冷,甚至不自覺地抽搐。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就在前幾天,當我讀馬太福音時,又一次遇到這種感覺。我那是讀到第22章,關於婚宴的比喻。這是我認為耶穌所講過的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比喻,沒有之一。

我們一起過一遍這個比喻吧,我會告訴你為什麼每次讀它都讓我震驚。

為什麼使用比喻?

在開始之前,我們需要明白耶穌所說比喻的真正意義。它們並不是普通的講道插圖或友善的智慧故事,而是作為一種形式審判,在以色列宗教領袖們正式拒絕基督並將他的工作與魔鬼相提並論之後出現的。你可以在馬太福音第12章看到這一點,這章被稱為該書的「轉折」點。在馬可福音第3章也能看到類似的內容。

耶穌遭到拒絕後,比喻隨之而來,目的很明確:「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馬太福音13:10-13)

現在我們來深入了解這個比喻,它可以分為三個部分:1.被拒絕的邀請及其後果(1-7節);2.其他婚宴客人的召集(8-10節);3.穿着不合格的客人(11-14節)。

神的應許雙向進行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其餘的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1-7節)。

根據我們現在的理解,比喻的第一部分並不難解釋。婚宴的概念直接指向基督末世勝利時的婚宴——即啟示錄19:7-9中的羔羊婚宴。

我們首先看到王(神)通過派遣多位使者展現出的恩典與耐心,呼召人們參加這個盛宴。第一批使者代表舊約中的先知,而第二批則可能指向施洗約翰、耶穌及其門徒,以及後來像保羅這樣的人物。這讓人聯想到耶利米對古代以色列所說的話:「自從你們列祖出埃及地的那日,直到今日,我差遣我的僕人眾先知到你們那裡去,每日從早起來差遣他們。你們卻不聽從,不側耳而聽,竟硬着頸項行惡,比你們列祖更甚」(耶利米書7:25-26)。

那些對神「硬着頸項」的人會有什麼後果呢?這就是事情開始變得可怕的地方。

聖經一再告訴我們,神的忍耐是有極限的(創世記6:3;箴言29:1;但以理書5:22-31;馬太福音21:40-44;路加福音13:9;啟示錄2:21, 22)。我們常常談論神在救恩上的應許,但我們可能會忘記,他在審判上的應許同樣可信。

沒有比主後70年耶路撒冷毀滅更恐怖的例子了,它證明了神的審判確如耶穌在比喻中所預言的那樣降臨。歷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在描述耶路撒冷毀滅時寫道:「當聖殿燃燒時……不論年紀或身份,都不被憐憫;相反,兒童和老人、平民和祭司一同被屠殺」(《猶太戰史》VI.271)。

據說有超過一百萬猶太人死亡,之後,以色列不再作為一個重要的民族存在。正如耶穌所說,神確實「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

如果神審判他們的應許應驗了,那麼我們呢?這確實令人不寒而慄。

神的普遍呼召

接下來我們讀到:

「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8-10節)。

這一部分你應該不難理解。當以色列拒絕基督時,其他人被帶到他面前,主要是外邦人(參見8:11,12;21:41),當然也不排除其他猶太人。這正是耶穌在約翰福音10:16中所說的:「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這一部分比喻並不可怕,反而是令人感到安慰的:「筵席上就坐滿了客」。但事情還沒有結束,不要忽視那些被帶來的人中有「善惡」。讓我們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在神面前無言可答

「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11-14節)。

這一部分深深觸動了我。

這第三部分可以被視為另一個比喻,使得這個比喻成為一個雙刃劍般的陳述,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馬太福音開頭說耶穌「又用比喻」(複數)對他們講話的原因。

突然之間,國王(神)出現,查看賓客,這代表着某一天將發生的對每一位自稱信徒的全面審查。「善惡」也出現在另一個比喻中——即馬太福音13:47-50中的撒網比喻。

王發現一個人沒有穿着合適的禮服,面對王的質問他「無言可答」,於是立即被趕出了婚宴的光明,進入了黑暗。但等等——王為什麼因為這個人沒有穿合適的衣服而生氣呢?所有賓客不都是匆忙被召來的嗎?

近東歷史學家告訴我們,重要活動的顯赫主人常常會為客人提供合適的衣服。列王記下10:22中記載了一個類似的例子,甚至是在異教徒的場合:「耶戶吩咐掌管禮服的人說:『拿出禮服來,給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禮服來給了他們」。

這個人之所以沒有穿上禮服,依然穿着自己的衣服,唯一的解釋是他拒絕了王提供的禮服。就像最初那些拒絕王邀請的人遭遇了可怕的後果一樣,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恐懼的重演。

教訓是什麼?你不能穿着自己的「義袍」來到萬王之王面前。相反,你應該與以賽亞一起說:「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靠神快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像新婦佩戴妝飾」(以賽亞書61:10)。

保羅告訴我們:「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書3:27)。而我們並不靠自己做到這一點,正如比喻的結尾所說的:「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14節)。

因此,歸根結底,救恩不是人的成就,而是神主權恩典的禮物。對於那些被神披上義袍的人,將聽到「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21)。但那些拒絕接受所賜義袍的人,將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到了我耶和華獻祭的日子,必懲罰首領和王子,並一切穿外邦衣服的」(西番雅書1:8)。

又一次,我感到脊背發涼。

在登山寶訓的結尾,耶穌沒有使用比喻來表達他的觀點,而是明確地說:「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7:22-23)。

願我們永遠不要聽到這話。如果你還沒有披上王的義袍,現在就接受吧。

羅賓·舒馬赫(Robin Schumacher)是一名軟件主管和基督教護教學家,他撰寫過許多護教文章,擁有基督教護教學碩士學位和新約聖經研究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