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國際 |
謝倫伯格警告,信仰下滑會影響AI處理道德課題

如果沒有上帝追究你的罪責,為什麼說不呢?

謝倫伯格警告,信仰下滑會影響AI處理道德課題

2025年2月18日,邁克爾·謝倫伯格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負責任公民聯盟大會上發言。 | Screenshot/YouTube/Alliance for Responsible Citizenship

隨着西方宗教認同感的不斷下降,日益無神的文化會對人工智能的主流化產生什麼影響?

奧斯汀大學教授、作家邁克爾·謝倫伯格(Michael Shellenberger)在2月18日於倫敦舉行的「負責任公民聯盟(Alliance for Responsible Citizenship,簡稱ARC)2025大會 」上提出了這一問題。據大會網站介紹,當時一些世界頂尖的思想家、商界領袖和政策制定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 「如何制定和推廣積極可想的未來概念」。

現年53歲的謝倫伯格發表了內容廣泛的演講,探討了許多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話題,包括人工智能在數字身份識別方面的潛力,及其與控制個人生活之間的聯繫。謝倫伯格除了強調日本正在進行的文化鬥爭、年輕人的孤立和社會問題(如視頻遊戲成癮)之外,還指出了西方宗教信仰的衰落及其在人工智能發展中的道德後果。

他說:「有任何宗教信仰的美國人的比例一直在下降,歐洲的數字更加驚人,80%到90% 的歐洲人不信神。如果沒有上帝讓你為自己的罪行負責,為什麼對之說不呢?不信神的問題不是一個人最終什麼都不信;相反,情況更糟——他最終什麼都信。」

他指出,在二戰後的時代,對言論的威脅似乎不是從戰爭狀態中產生的,而是從和平狀態中產生的。謝倫伯格說,這種威脅助長了言論威脅在富裕國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

他說:「部分問題在於我們變得如此和平。老問題已經消失。我們死於對外戰爭的人數越來越少,自相殘殺的人數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少。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下降。我們都比以前富裕得多。在世界各地,幾乎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都變得異常富有。」

「聖誕節期間,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期待的。一年四季都可以得到這些禮物,也不需要延期得到滿足。也許問題出在,人們沒有堅實的美德和道德基礎」。

謝倫伯格補充說,這種情況會導致政治意識形態,比如「用藥物和手術改變一個人的性別」,或者源於「認為讓人們死於芬太尼而不是因違法而逮捕他們更好」的民事政策。

「我們還面臨着新的幻想,比如種族主義在社會中突然抬頭的想法。媒體宣揚白人特權、種族等級制度、白人和白人至上等概念,在沒有任何現實基礎的情況下引起全民恐慌。最大的受害者是進步人士,尤其是進步女性——只有15%的人表示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完全滿意。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人工智能能發揮作用嗎」?

謝倫伯格說,這種問題不是針對遙遠的未來,而是針對當前的歷史時刻,特別是在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總統,以及他與埃隆·馬斯克和政府效率部(DOGE)合作,揭露聯邦政府內部的浪費和腐敗之後。

雖然他支持馬斯克和政府效率部的倡議,但謝倫伯格說,這種努力背後存在着首要的道德問題。技術專家不能——或不應該——回答這些問題。

「我承認埃隆·馬斯克是人工智能的先驅。他是否在利用人工智能消除欺詐、浪費和濫用?是的,但決定什麼是浪費、欺詐和濫用是人類的決定,」謝倫伯格說。「這是一個主觀問題。我們為危地馬拉的變性手術提供資金是在浪費金錢,還是在為人類的繁榮做出貢獻」?

「這些都不是技術人員能夠回答的問題」。

謝倫伯格還提到了副總統萬斯。本月早些時候,他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了備受關注的講話,譴責歐洲各國限制言論自由。

萬斯在講話中重申了他的立場,即「歐洲最大的威脅」是歐洲各國政府將「數以百萬計、未經審查的外國移民送入他們的國家」,並將大規模非法移民與言論自由話題聯繫在一起。

謝倫伯格說,多虧了萬斯,「奧弗頓之窗正在打開」,讓人們開始關注這些以前避而不談的話題。

他說:「就連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在向不受歡迎的觀點敞開大門——感謝上帝讓全世界的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的男性荷爾蒙,打破了覺醒的正統觀念,說出了男性氣質並不是有毒的。男性氣質是自然的、健康的,也是需要的。那些道德化的男人,那些覺醒的男人,實際上是軟弱的男人......」

他補充說,如果沒有道德或同理心等美德,男性氣質就會變得很像熱門社交媒體影響者安德魯·泰特(Andrew Tate)那樣——「厭惡女性、暴力、無節制行使權力」。

謝倫伯格說:「我們可以追求更好的(品德),成為一名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