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教會&事工 |
書評稱陳恩藩新作《致教會的信》對美國教會批評過於嚴苛,倡議家庭教會模式

書評稱陳恩藩新作《致教會的信》對美國教會批評過於嚴苛,倡議家庭教會模式

2017年6月22日,暢銷書作家、「我們即教會」(We Are Church)啟動者陳恩藩牧師向臉書員工發言。
2017年6月22日,暢銷書作家、「我們即教會」(We Are Church)啟動者陳恩藩牧師向臉書員工發言。

在對陳恩藩(Francis Chan)新作《致教會的信》(Letters to the Church)一書的評論中,查理斯(Tim Challies)牧師認為這位前大教會領袖書中的許多看法極具說服力,但對於美國教會的現狀卻失之誇張。

查理斯牧師具有改革宗神學背景,目前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市恩澤教會(Grace Fellowship Church)的牧師。他在周三發表的評論中說他對這本最近出版的《致教會的信》一書的內容有許多疑慮。

他在評論中說到:「我關切的是他時常誇大所陳述的事例。陳牧師始終維持極力陳述問題和解決方案的模式,卻鮮有細緻闡明的解釋。書中充滿對美國教會現存困境和家庭教會優越性的誇張描述。這些描述有的不夠厚道,有的則是幾近荒謬。」

基督郵報已經和陳牧師聯繫尋求他對查理斯牧師評論的回應,並將在取得回應後延續本篇報導。

查理斯牧師引述書中的一些段落來說明他為何不贊同該書的某些觀點。這些內容似乎聲稱罪犯團伙的成員比起美國教會的會眾更有家庭凝聚力;甚至呼籲所有美國教會的領袖都應該被「更新或更換」以適應合神心意領袖的新浪潮。

查理斯牧師宣稱:「他這種忽視神恩典的觀點讓我擔憂。陳牧師對美國教會大部分的批判都不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教會模式,而是廣泛的指責所有教會。」

查理斯牧師繼續說到:「讀完這本書之後,很容易落入一個結論認為家庭教會是僅存的忠於神的教會,唯一的榮耀神的教會。這個結論是藉着書中一貫的負面描述推論而成的。」

陳牧師曾經擔任加州基石教會的牧師一職,離開該巨型教會後,在過去這五年他投身於植堂事工。查理斯牧師認為陳牧師出版本書的時機可能「過早」了。

查理斯牧師寫道:「每一個結婚已經五年的丈夫都自認夠資格撰寫一本關於婚姻的名著;每一個有五歲小孩的母親都自認夠資格撰寫一本關於教養兒女的巨作,但在智慧和成熟的養成上,五年只是剛剛在起步階段。」

「我一點也不排斥家庭教會,但我判斷這種教會模式只是在啟蒙階段,目前大張旗鼓的推廣還言之過早。它還需要多年的實踐後才能發掘並修正其中必然存在的缺點。」

但同時查理斯牧師也對書中其他幾個方面予以肯定。

「我很欣賞陳牧師能將他的視野超越美國的教會,刻意融入從全世界信徒學得的理念。從這些不同地域、不同情境下服事教會,甚至以不同角度解讀同一本聖經的信徒身上,我們有太多可以學習和應該學習的地方。」

「我們應該有向所有弟兄姊妹謙卑學習的胸襟。認為西方文明註定要做引導的教師而不是向別人學習的學生是傲慢的心態。」

查理斯牧師也稱讚陳牧師「正確的診斷出美國教會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尤其是他自己曾經追隨過的巨型教會模式。」

查理斯牧師繼續說到:「我認同陳牧師所抱持的理念,我們關切的不應該只是教會這個機構而是每個信徒。但『數以百萬計的人被教導無需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成為基督徒,而人們也相信這是真理』的教會現狀讓陳牧師感到痛心。他對教會能讓每個基督徒都忠心的得造就、彰顯成熟的生命、宣揚福音,並且分植建立新教會的期待是正確的。」

查理斯牧師在書評結論中肯定他對陳牧師的敬意,但同時也表示此書「缺乏細緻的解說和平衡的論點來使它更完善」。

在基督郵報的一篇特稿中,陳牧師在關於《致教會的信》一書的答問環節中,說他為「美國教會中消費者心態的消失這種可能性而激動」。

他說:「我夢想在我有生之年這事可以成就,我也願意付出我餘生的努力來促成這事的成就。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開始問自己、在禱告中記念、在心裡頭思考這麼一個問題:神想要他的教會如何?這問題能改變一切」。

就他目前人生階段的服事與植堂事工,他認為自己已經開始用不同的方式顯明對耶穌的愛。

「我人生這階段最奇特的部分就在於,我與神的親近直接將我與教會緊密聯繫起來。對我而言這很不尋常,因為多少年了,我都覺得自己只有在人群之外、孤身獨處的禱告室內時才是與神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