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耶穌誕生是支持生命的美好論據

耶穌誕生是支持生命的美好論據

每年這個時候,許多文章都會圍繞着基督誕生的具體細節——確實發生在馬槽里嗎?果真是冬天嗎?博士什麼時候出現的?不過,故事的核心確鑿無誤,因為這是直接從福音書的章節中採擷而來。我們在每個耶穌誕生的場景中都會看到對這內容的描繪。

耶穌誕生的主題在12月是太過常見的場景,我們甚至會輕易忘掉他們是如何直面對峙我們這以自我為中心的時代。

跪在馬槽邊的是一個沒什麼地位或手段的女孩,他對神聖的召喚說「是」,從而成為全部歷史中心事件的一部分。當面對這意義深遠並意料之外要成為基督之母這一恩典時——這可不僅僅是她要肩負9個月,而是終生的負擔——她接受了。因着她的順服,我們的負擔被舉起。

在她身邊站着一個安靜的男人,世人記住了他的公正和高尚,因為他認為未婚妻的益處高於自己的名譽。他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來養育上帝的兒子。

當然,還有嬰兒:耶穌自己。他的無私奉獻最意義深遠。耶穌不但將與父同在的榮耀看為虛無,而且取了僕人的形式,擔當我們的軟弱,最終在十字架上擔負我們的罪。

十多年前《耶魯每日新聞》(Yale Daily News)上的一篇強有力的文章,讓我能更好地看到耶穌誕生故事中自我奉獻的內涵。當時只有19歲的布萊斯·泰勒(Bryce Taylor)寫了關於聖誕節的故事和人們熟悉的馬槽場景的圖片,作為對我們以自我為優先文化的批評。

「在整個聖誕故事中,」他注意到,「我們發現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即逆境必須以自我犧牲來面對……馬利亞必須忍受伴隨婚前懷孕而來的羞恥和肆無忌憚的流言蜚語;約瑟必須去決定是與馬利亞分開,還是撫養一個不是他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智者們,引用t·s·艾略特(T. S. Eliot)的一首詩,(必須穿越)「骯髒的城市,不友好的鄉鎮。」

特別是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對所有這些自我奉獻——尤其是上帝的恩賜——充滿了敬畏和讚賞。即使是非基督徒也能看到這種自我犧牲的美好。在這一整年裡,我們尊敬那些士兵、消防隊員和搶險救援人員,以及其他做出自我犧牲的人。然而,正如泰勒在他的文章中所指出的,12月的消費電視節目、遊戲系統和汽車的風潮,這些都與耶穌誕生的主題「自我清空」相衝突。

在節日的喧鬧過後不到一個月,我們每年都會紀念羅伊訴韋德案,這是我對他人生命權利的最終主張。馬利亞對一位不速之客說「是」,而我們的文化和司法制度說「不」,這兩者之間的對比簡直是再尖銳不過,甚至是致命的。

然而,泰勒並沒有重述反對墮胎的常見而必要的理由,而是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吸引了他那些以世俗為主的讀者的美感。

「哪個更美好呢,」他問到,「哪個更高尚,更令人欽佩呢:美國婦女叫囂要求不讓嬰兒侵入她身體的權利,還是年輕猶太女孩在聖誕故事中犧牲自己的計劃與名聲,以此打開新生命的恩賜?什麼更有價值的呢:是尋求方便,還是接受呼召去犧牲的生活?認真思考耶穌誕生的場景,會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道:「美能拯救世界。」在上帝之子的自我奉獻的道成肉身中,在第一個聖誕節的所有自我奉獻的行為中,我們可以瞥見他的意思。

每年12月,世俗世界都會面臨耶穌誕生的場景,提醒人們生比死更好,生比墮胎更可愛,為他人犧牲比以自由的名義結束生命更美好。(美中之美啊!)這些場景宣告了唯一能讓我們從自私中解脫出來之人的到來。

這提醒無所不在。

參考內容

泰勒:Christmas now and once before(暫譯為「聖誕今昔」)布萊斯·泰勒(Bryce Taylor),耶魯每日新聞(Yale Daily News),2008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