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當前頁面: 觀點與評論 |
你會跌倒。而且常常跌倒。但這並非結局。

你會跌倒。而且常常跌倒。但這並非結局。

你摔過跟斗沒有?就是平時走路沒留神,也許正刷着手機呢。然後你被什麼東西絆倒了。最糟糕的是,根本沒提防,來個嘴啃泥。

你有沒有看過那個為老年人所設計小裝置的電視廣告嗎?就是那個按一下按鈕就能呼救的裝置。還記得那個伴隨的短語嗎?「我摔倒了,站不起來。」這也會在我們屬靈上發生。你重重摔倒,然後覺得你永遠也站不起來了——或許再也站不起來了。

但事實是,你可以站起來。

在基督里,你可以站起來,而且你必須再次站起來。主強有力的手和深厚的愛會幫助你做到這一點。他會原諒你,恢復你,並召喚你回到他的事工中。

在福音書中,我們讀到西門彼得的重大失敗。他在院子裡的小篝火旁,三次不認耶穌,重重摔倒。之後,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再次站起來,或者像以前一樣與耶穌同行。

當然,彼得並不總叫彼得。他本名叫西門。當耶穌選擇他成為他的追隨者之一時,給了他一個新名字。彼得的意思是「磐石」。我想,也許其他門徒在那一刻會偷笑。也許他們在想:「耶穌是認真的嗎?他真的了解這個人嗎?」

當你想到一塊石頭,你會想到堅固、可靠和強壯的東西。但這個叫西門的漁夫卻是一個火爆的人,衝動而魯莽。他一點都不像一塊磐石。然而,當耶穌看一個人時,他不僅僅看到他們的現狀。他看到他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然而,在彼得完全配得上他的新名字之前,他會有一次嚴重的失誤,做出一些他自己在百年內都無法想象的行為。也許你在讀到這裡時,會重溫自己過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失敗或錯誤。遺憾的是,過去無法改變。我無法控制過去,就像我無法把打散的雞蛋重新復原一樣。但我可以對我對過去的反應有所作為。我是否從錯誤中學到了什麼?

耶穌將彼得的「結局」——他最糟糕的時刻——變成了一個新的開始。

我們的故事開始於馬可樓的最後晚餐。耶穌剛剛指出了他的背叛者加略人猶大,並讓他離開。當猶大走入黑夜時,彼得觀察到這一切,覺得這是一個誇耀自己愛耶穌的大好時機。

我們在馬太福音第26章繼續這個故事,當他們走向橄欖山時。

那時,耶穌對他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着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

彼得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31-35節)

第一步:自信而不是對神的信

這就是彼得的問題所在。他在誇耀自己對上帝的愛,而不是上帝對他的愛。有些人會談論他們多麼愛主。「哦,我多麼愛主。我是多麼地忠於耶穌。我是如此地獻身於他。」

這沒問題。但如果我要誇耀,我寧願誇耀耶穌對我的愛。說實話,我自己的愛是時冷時熱的。我可能會三心二意。但他的愛是一貫的。他的愛永不改變。

耶穌已經告訴他的門徒了:「你們都要跌倒。你們今晚都會離棄我。」但彼得堅持說:「不可能,主啊。你怎麼能這麼說?這絕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通過對耶穌這麼說,彼得顯露出了對自己的盲目自信——並直接與耶穌所說的話相矛盾。

當耶穌說什麼時,那就是真理。當耶穌說某事會發生,那就一定會發生。你可以完全信賴這一點。但馬可福音告訴我們,彼得一再堅持自己的看法。耶穌,你錯了,我絕不會那樣做!

然而,他的確那樣做了。

我們在生活的任何方面都不能放鬆警惕。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把信任放在我們對上帝的承諾上,而是放在上帝對我們的承諾上。如果你聽到自己說,「我永遠不會跌倒。我絕不會那樣做。」你要小心。千萬別說這樣的話。

對自己誇耀——即使只是對自己——也會讓你陷入跌倒的危險。你比你自己認為的要軟弱,你比你意識到的更容易受到傷害,我也是。聖經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 16:18)。

我們都無數次見證過這一點,不是嗎?

第二步:缺乏禱告

在馬太福音第26章中,我們讀到主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着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馬太福音 26:39-41)

我們的主在思考加略山的恐怖。作為上帝,他完全預見了即將發生的一切。鞭打,釘十字架,最痛苦的是,背負全人類的罪惡。

在他的人性中,他對這些事情感到畏懼,幾乎難以承受。他只是請求彼得、雅各和約翰在這黑暗的時刻陪伴一下。他在說:「朋友們,你們能醒着禱告嗎?實際上,我是在警告你們。警醒禱告,心靈固然願意,但肉體卻軟弱。」

彼得缺乏禱告直接是因為他第一個罪的直接後果——自信。驕傲和缺乏禱告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告訴自己,「我不需要上帝。我銀行里有很多錢。我身體健康。我有優秀的醫生。我工作穩定。我有這一切,那一切。」但是總有一天,會發生一些事情,讓你意識到你多麼需要上帝。

禱告,不僅僅是用來請求——祈求事物。禱告還用來保護和準備。禱告不僅賜予我們想要的東西,還能為我們準備並保護我們免受那些我們不想要但有時必須面對的事情。

耶穌在為彼得準備將來要發生的事情。風暴即將來臨。門徒們的人生即將被顛覆,一切都將不再一樣。所以,耶穌警告他們要做好準備——要警醒禱告。

主有沒有曾經在你的心中放下一個負擔,要你為某事或某人禱告?那就去做吧。不要忽視內心的推動。我喜歡馬丁·路德的一句話:「禱告……然後讓上帝操心。」其實,上帝不會操心。但他愛你,並且他能夠處理你將要面對的任何情況。

過了一段時間,在約翰福音第21章中,復活的主耶穌看着心碎的彼得的眼睛,恢復了他。他不僅恢復了他們之間破裂的關係,還重新委派他成為主子民的牧者和引導者。

彼得曾經跌倒,認為自己不能再起來了。但他錯了。他所需要做的只是抓住主伸出的手。

勞格理(Greg Laurie)牧師是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豐收教會以及豐收布道會的牧師和創始人。他是一位福音傳道者、暢銷書作家和電影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