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教士、兒童保護者賈艾梅那裡能學到什麼?
幾乎社會所有部分——媒體、教育、醫學、公共政策,甚至體育——現在的孩子們都是社會實驗品。人生的根本性事實——性、婚姻和父母養育都在被重構,我們對自己說:「哦,孩子們會沒事的。」壓倒性的證據卻表明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與此同時,太多教會和太多基督徒,常常厭煩於要麼運行差勁要麼接收不暢(也可能兩者)的基督教激進主義。有時候,這一舉措遠離了福音的社會意義,而是側重於個人的轉變和私人化的信仰。還有些時候,這種做法是在道德問題上的簡單妥協,往往是出於包容和「歡迎」的錯位嘗試。
這種對我們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剝削兒童現象的漠視,將這些教會和這些基督徒牢牢地置於教會歷史的首要關注之外。一次又一次,在不同的文化和時期,那些把福音帶到異教文化中的人發現自己在捍衛和保護那些被拋棄、被虐待和被傷害的兒童。
教會史上偉大的傳教士英雄之一就是一個明確的榜樣。艾米·卡邁克爾(Amy Carmichael,也譯為賈艾梅)於1867年出生在愛爾蘭,父母都很虔誠。1895年,在已經在日本和錫蘭擔任過傳教士之後,卡邁克爾致力於將福音帶到南印度。
隨即,卡邁克爾開始糾結於語境化的概念,即如何在那個文化背景下最好地展示福音。
例如,與當時的大多數傳教士不同,艾米穿的衣服與當地人一樣。她與一群被稱為 「星群」(Starry Cluster)的印度婦女皈依者一起旅行,她會將上帝的愛告訴任何人,無論其種姓如何(另一個文化現實)。許多逃離印度教寺廟裡奴隸和廟妓制度的婦女因為她的教導而歸向基督。
一個名叫普瑞娜(Preena)的年輕女孩曾被寡居的母親賣作寺廟的奴隸,當她試圖逃跑時,真被烙上了烙印,有一天,普瑞娜聽到艾米·卡邁克爾講述上帝的愛,她就再次逃跑,這次是跑到艾米的家裡。
艾米知道,如果她收留普瑞娜,她可能會被指控為綁架。然而,她也知道把普瑞娜送回去意味着進一步的毆打,甚至是死亡。在福音真理的驅使下,艾米歡迎普瑞娜進入她家。
這促使艾米開始更詳細地研究種姓制度。她了解到,兒童往往被獻給神靈,留在寺廟裡成為奴隸和童妓。她被嚇壞了,在她的餘生中致力於對抗這些虐待行為。
消息傳了出去,那些從寺廟裡跑出來的兒童和青少年開始出現在她的門前。很快,艾米就照顧了近50人。於是,她把他們全部搬到了杜尼法(Dohnavor)市,並建立了杜尼法團契,這是一個為以前的童妓提供的住所。
1901年,艾米被激怒的印度教祭司告上法庭。但是,艾米仍然繼續為任何向她尋求幫助的兒童提供一個家,而祭司們的訴訟最終被駁回。1918年,她又增加了一個男孩之家,其中許多人以前是寺廟孌童。終其一生,艾米·卡邁克爾收留了1000多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一個新的家,重燃希望,甚至是一個新的名字。
1931年,艾米發生了一次嚴重的事故,她的腿和腳踝都骨折了,臀部和背部也嚴重受傷。這一點,加上神經痛,實際上使艾米在她的餘生中臥床不起。因此,她在自己的臥室里領導杜尼法團契。
1948年,主要由於艾米的工作,兒童賣淫在印度被宣布為非法。三年後,艾米去世,享年83歲。在她的要求下,她的埋葬地點沒有石頭。相反,她所拯救的孩子們在她的墳墓上豎起了一個給小鳥喝水的盆子,上面刻着Amma這個詞,意思是「母親」。
兒童在那個異教文化中面臨的情況與兒童在我們的異教文化中面臨情況間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在這兩種情況下,兒童都是性意識形態的犧牲品,並被迫為成年人的欲望服務。在這兩種情況下,任何反抗的人都會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甚至政治懲罰。
有一個區別在於,卡邁克爾不認為為兒童挺身而出會妨礙向人們講述上帝的愛。相反,她認為這是在異教文化中服務基督的一個重要部分。
今天,你可以加入卡邁克爾和其他基督教歷史人物的行列,向美國兒童作出承諾,保證保護兒童的思想、身體和最重要的關係。可閱讀凱蒂·福斯特(Katy Faust)的重要新書Them Before Us: Why We Need a Global Children’s Rights Movement(暫譯為《他們在我們之前: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場全球兒童權利運動》),了解兒童受到傷害的所有方式以及教會如何提供幫助。
約翰·斯頓斯特里特(John Stonestreet)是基督教世界觀寇爾森中心(Chuck Colson Center for Christian Worldview)主席,並與埃里克·梅塔克薩斯共同主持已故查克·寇爾森創辦的基督教世界觀廣播節目 《Breakpoint》,合著有《A Practical Guide to Culture》、《A Student's Guide to Culture 》和《Restoring All Things》等書。